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印度計劃研制一種國產先進戰斗機,就是后來的LCA“光輝”戰機。剛開始印度計劃在蘇聯米格-21戰機的基礎上進行設計,但巴基斯坦引進了當時十分先進的F-16戰斗機,這讓印度決定改變初衷,研制一款類似F-16的高性能單發戰斗機。然而印度不僅沒有這種戰機,更沒有研發經驗,于是設計工作陷入停頓。“幻影-2000”戰斗機的到來,讓印度看到了另一種可能,于是在法國的幫助下,印度借鑒“幻影-2000”的特點,推出了LCA戰斗機。與此同時,“梟龍”戰機也誕生了。 LCA戰斗機雖然于2001年1月就進行了首飛,但是各個系統并沒有準備好,只能算是一個空機。因為印度并沒有自主研制戰機各個系統的能力,因此整個戰機的完善過程十分漫長。反觀“梟龍”戰機,由于技術很成熟,進度反而大大超過了LCA戰機。LCA戰斗機性能確實比“梟龍”先進,但是戰力遠不如后者,這是為什么呢? 首先來看一下動力系統,也就是發動機。LCA原型機搭載的是美國F404發動機,但是剛開始印度并沒有打算在LCA量產之后仍使用這臺發動機,而是在俄羅斯的幫助下,特意研制了“卡弗里”型發動機(GTX-35VS)。然而多年過去了,該發動機始終達不到使用要求,為了加快LCA的進度,印度只能繼續進口F404-GE-IN20發動機,其最大推力為53.9千牛,加力推力89.8千牛。再看“梟龍”戰機,使用的也是一款進口發動機,即俄羅斯RD-93型發動機,最大推力49.4千牛,加力推力81.4千牛,推力確實比LCA搭載的F404發動機要小一些。 其次看一下航電系統。LCA戰斗機的主雷達和“卡弗里”發動機一樣,經過數十年的研發,仍沒有造出來。前些年印度終于找到了合適的雷達系統,它就是來自以色列的EL/M-2052雷達。這是一款有源相控陣雷達,最大探測距離約300千米,可同時跟蹤64個目標。LCA的其他電子設備幾乎全部都是進口的,比如EL/L-8222WB電子干擾吊艙、四余度電傳自動飛行控制系統(AFCS)和電子對抗系統等。而“梟龍”戰機的主雷達仍是一款KLJ-7型脈沖多普勒雷達,要遠落后于LCA搭載的EL/M-2052有源相控陣雷達。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LCA的綜合性能確實比“梟龍”先進,無論是發動機還是雷達,都要領先一些。然而這并不代表LCA的戰力要強于“梟龍”,主要原因有兩個。 首先“梟龍”的武器系統十分齊全,不僅類型豐富,而且性能和質量可靠。“梟龍”戰斗機共有7個外掛點,載彈量超3.6噸,可掛載SD-10型超視距空空導彈、PL-9型紅外近距空空導彈,還有反艦導彈、反輻射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等一應俱全。LCA戰機同樣擁有7個武器外掛點,載彈量約3.5噸,但一直沒有合適的導彈。最初印度打算為LCA配備自主研制的Astra中距空空導彈,然而最終還是放棄了,選擇了以色列的“德比”中距空空導彈。最近印度還打算讓LCA戰機搭載“流星”空空導彈和“布拉莫斯”反艦導彈,然而這只是計劃而已,還并沒有付諸實施。因此現在的LCA戰機,并沒有太多的已經確定的武器可以使用。 第二點是在產量和交付數量方面,LCA戰斗機遠不如“梟龍”。LCA由于遲遲未能定型,一直在不斷的試飛、改進,還推出了海軍型航母艦載機,這大大推遲了它的量產時間。據報道,具備初始作戰能力的LCA戰機才交付16架,另外還有8架訓練機,總數加起來才20多架。反觀“梟龍”戰機,到2019年至少已經服役了100架,幾乎是LCA的五倍。難怪網友都表示,差距真大。而且這不僅只是一個數字問題,還決定了戰力。交付時間更早、服役數量更多的“梟龍”戰機,已經進行了大量飛行,積累了豐富的作戰經驗。所以說,LCA戰機雖然先進,但其目前的戰力真的遠遠不如“梟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