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讀書的時候,對魯迅揭示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狂人日記》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這一段“易牙蒸了他兒子,給桀紂吃,還是一直從前的事。誰曉得從盤古開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兒子;從易牙的兒子,一直吃到徐錫;從徐錫林,又一直吃到狼子村捉住的人。去年城里殺了犯人,還有一個生癆病的人,用饅頭蘸血舐。” 老師給我們解釋,文中所提到的徐錫林,其實就是魯迅的同鄉徐錫麟,字伯蓀,浙江紹興人,因舉行反清起義,乘學堂舉行畢業典禮之機刺死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攻占軍械局,彈盡被捕,后慘遭殺害,心肝被恩銘的衛隊挖出炒食。而殘酷殺害這位著名反清志士的人,便是時任兩江總督的端方。 雖然凌遲是中國古代獨有的酷刑,在清末用的卻也不少,凌遲幾乎都是針對反清分子或者喪失人倫的重大罪犯,特別是針對太平天國的一些將領。由于此刑太殘酷,后來,滿清進行所謂改革,宣布廢除死刑中的凌遲、梟首、戮尸。原則上,以后就不應該有這些酷刑了,但是端方不顧這些,便對革命者徐錫麟用酷刑,被儈子手開膛挖心,祭祀安徽巡撫恩銘。為此,魯迅在文中嚴厲斥責這一行徑。 端方,字午橋,號陶齋,姓托忒克氏,滿洲正白旗人。光緒八年(1882)由蔭生中舉人。1889年因籌辦光緒皇帝婚事有功,加四品銜。后負責東陵慈禧太后陵墓修造工程,又得到慈禧太后重用,加三品銜。不久補授陜西按察使,次年改任布政使,護理陜西巡撫。 1900年,八國聯軍入北京,慈禧太后逃至陜西,端方迎駕設行在,拱衛周備。當時外交急迫,全權大臣暨東南各省疆臣電奏,皆徑遞陜西撫署轉達,端方以一人而兼治外臺內省之寄,從此聲名鵲起,被慈禧太后視為股肱,不久擢升湖北巡撫,并署湖廣總督。此后,歷任江蘇巡撫、兩江總督兼南洋通商大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成為權傾朝野的封疆大吏。 作為如此大人物的端方,為什么要用如此殘酷的手段去殺害革命者徐錫麟,首先當然是為了維護滿清的統治,其次是警告一些革命黨,此路行不通,否則這就是下場,當然,還有一點,那就是這徐錫麟的下一個暗殺的目標是他端方,因此他非常的恐懼。 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端方的三點,結果都遭到破滅,當年,是清王朝覆滅前的第五年,中國的封建帝制至此已綿延2127年,國家和社會如爛透的西瓜,膿液四溢,惡臭難聞,東方大地正期待一場狂風暴雨,蕩滌所有的腐朽和丑惡,讓這個拖著辮子、行著磕頭禮的古老民族重獲新生,跟上世界的步伐,只有革命這一條路,那么,端方的行為嚇住了革命者嗎?當然沒有。 幾年之后,這個劊子手率部前往四川鎮壓保路運動,沒有想到的是,武昌起義爆發,端方麾下的這支部隊叫新軍,恰恰是從武昌拉走的,里面有大量革命黨。在各省獨立的消息相繼傳來后,前方目的地成都此時已被“保路同志軍”包圍,而后方的重慶也被革命黨所占據,端方一行人進退失據,四顧茫然,最后彷徨于資州十余日,欲靜觀其變而不可得。 端方當時知道形勢很不利,為穩定軍心,極力籠絡部下:士兵生病了,端方派弟弟到軍營問候;有的士兵不幸亡故了,端方修書哀悼;沿途官民送吃送喝來勞軍時,端方做出先嘗毒的姿態;更有甚者,個別士兵受不了長途跋涉之苦,端方竟然下令雇轎抬著。 然而,他的這些姿態都沒有用,這些湖北新軍,知道武昌起義成功,思鄉心切,軍心動搖,在軍中革命黨的鼓動之下,最后包圍端方住所,令人不解的是,端方手下的警衛人員和幕僚,曾經將徐錫麟心肝吃掉,以報答主子恩銘的親兵,此刻一槍不發,全部逃散。 從床上拖起來的端方嚇得屁滾尿流,魂飛魄散,苦苦哀求饒他一命,端方還說,我待你們不薄,何以如此?革命黨說,待我等不薄純屬私情,今日排滿乃是公誼,不殺你端方便不是炎黃子孫。端方說,我本是漢人,投旗才四代,現回歸漢姓如何?革命黨說,晚了!最后,端方兄弟被亂刀砍死,首級被割下來放在煤油桶里,一路傳示后送往武昌。 ![]() 滿清親貴如此之多,為什么單殺端方?因為他殺害革命黨人徐錫麟太殘酷,便成了的者公敵,這些徐錫麟的戰友,自然是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暴制暴,端方既然自己開了殺戒,落到這樣的下場,也并不稀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