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文章
發文工具
撰寫
網文摘手
文檔
視頻
思維導圖
隨筆
相冊
原創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圖片轉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治濕勝自汗,補衛氣虛弱,表虛不任外寒。(私按:此方適于內燥熱,外汗多,表虛,內夾濕滯,與當歸六黃湯有別)
生地,麥冬,羌活,黃芩,半夏,豬苓,蘇木,紅花,歸尾,生甘草
黃芪,麻黃根,五味子
蘇木 紅花(以上各一分) 豬苓(二分) 麥門冬(三分) 生地黃(三分) 半夏(湯洗七次) 生黃芩生甘草 當歸梢(以上各五分)羌活(七分) 麻黃根 黃芪(以上各一錢) 五味子(七枚)
上 咀,如麻豆大。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稍熱服。中風證必自汗,汗多不得重發汗,故禁麻黃而用根節也。
來自: 道佛儒醫舊葫蘆 > 《李東垣》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李東垣調衛湯治療小細胞肺癌患者濕勝自汗驗案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自汗論治》對自汗、盜汗作了鑒別:“無論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盜汗,或云寢汗。若其飲食勞役,負重涉遠,登頓疾走,因動汗出,非自汗也。”并指出其他疾病...
李東垣經典方——調衛湯
張志聰注:“汗乃陰液,由陽氣之宣發,而后能充身澤毛。若動數之陽脈,加于尺部,是謂之汗,當知汗乃陽氣之加于陰液,而脈亦陽脈加于陰...
湯頭歌收澀之劑
“河間訶子散”用木香五錢,訶子一兩(半生半煨),甘草一錢,黃連三錢,研成細末,每次服二錢,用白術、白芍煎湯送下,也能治療久瀉不止而脫肛。本方由訶子(煨)一兩二錢,罌粟殼(密炙)三兩六錢,...
ll 中 醫 ll 論 汗
ll 中 醫 ll 論 汗。〔垣〕安胃湯 治因飲食汗出,日久心中虛風,虛邪令人半身不遂,見偏風痿痹之病,先除其汗,慓悍之氣,按而收之。一...
【名醫講經典】高建忠 從小青龍湯到麻黃蒼術湯
讀《蘭室秘藏》,“自汗門”中有麻黃蒼術湯:“治秋冬每夜五更嗽,連聲不絕,乃至天曉日高方緩。口苦,兩脅下痛,心下痞悶,臥而多驚,筋攣,肢節疼痛,痰唾涎沫,日晚神昏呵欠,不進飲食。麻黃八錢,...
新冠咳嗽
麻黃,桂枝,白芍,甘草,干姜,細辛,五味子,姜半夏。麻黃,厚樸,杏仁,姜半夏,石膏,干姜,細辛,五味子,浮小麥。紫苑,荊芥,桔梗,百部,前胡,甘草,陳皮,生姜。柴胡,葛根,白芍,黃芩,石...
十年一劍全息湯
十年一劍全息湯十年一劍全息湯柴胡12g 桂枝10g 白芍10g 瓜蔞10g 薤白10g 枳實10g 蒼術10g 陳皮10g 厚樸10g 白術10g 茯苓10g 豬苓10g 澤瀉12g 生地10g 丹皮10g 甘草10g 生姜10g 大棗1...
劉希彥/胡胡——《經方湯頭歌訣·<傷寒論>篇》
原方:葛根四兩、麻黃三兩(去節)、桂枝二兩(去皮)、生姜三兩(切)、甘草二兩(炙)、芍藥二兩、大棗十二枚(擘)原方:麻黃六兩(...
【中醫指南】藥性串集----古人用藥經驗,值得反復誦讀記憶
胃脘痛寒痛高良姜吳茱萸與烏藥,熱痛黃連川棟子、虛痛黃芪黨參白術白芍、氣痛沉香砂仁枳殼香附、瘀痛延胡五靈脂,食痛麥芽谷芽神曲、蟲痛使君檳榔烏梅、少腹痛氣滯青皮延胡索烏梅。傷食麥芽陳皮神曲,...
微信掃碼,在手機上查看選中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