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8篇文章 “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算” 哪吒雖然是個魔童,卻有著讓所有人都羨慕的原生家庭。 他的父母對他唯一的期待,便是平安快樂地長大。 母親殷夫人,從不把哪吒當做愛闖禍的熊孩子,而是一個值得用心呵護的朋友。 影片中,殷夫人陪哪吒踢毽子的情節,讓我好生羨慕。 和母親玩樂的哪吒,孩童的天性顯露無疑,綻放出久違的笑容。 而看到孩子單純的快樂,殷夫人也感到分外滿足,希望能陪伴孩子久一點,讓開心延長。 父親李靖,一反原著哪吒中的嚴父形象,成了一個柔軟溫暖的父親。 雖然很少陪伴在哪吒身邊,可他卻一直默默關注著孩子的成長,竭盡所能護他周全。 他為了保護哪吒,將他關在家中,讓他免受鄰里的歧視和冷眼,可以安全地過完這一生。 他為了讓哪吒躲過天劫,去天庭求元始天尊,甚至不惜用自己的命,換兒子的命。 他可以不顧自尊、臉面、驕傲,一戶戶地敲開陳塘關百姓的門,只為了他們能參加哪吒的生辰宴,絕不背棄自己對兒子許下的諾言。 而最令人動容的,則是他對哪吒的期待。 他從不期望哪吒成為斬妖除魔的大英雄,只希望他能夠開心做自己。 如果所有父母都能像殷夫人和李靖一樣,或許就能避免許多家庭悲劇,培養出個性獨特又充滿靈氣的孩子。 父母最大的錯誤,就是將自己的期望強加到孩子身上 片中哪吒的宿敵兼好友敖丙,看似擁有俊俏的外表、溫潤的性格、父王的寵愛,實則不及哪吒萬分之一的幸運。 他一出生,就是不自由的。 父親龍王,把最好的東西都給了敖丙,靈珠、龍族身上最硬的鱗片,同時,也給了他振興龍族的艱難重任。 敖丙不單純是他的兒子,更是他未竟事業的繼承者。 當他穿上父王用全族最硬的鱗片打造的龍鱗甲,每多背負一分父親的愛,他的自主性便喪失一分。 來自父親的期待,讓他漸漸丟失了真正的自我,要與好朋友哪吒為敵,活埋陳塘關百姓,違背自己良善的本心。 這沉重的付出,多像爸媽對你說:“爸媽這么辛苦賺錢都是為了你,你一定要爭氣啊!” 而這個爭氣,可能就是讓孩子在背離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成為一個令自己厭棄之人。 哪吒和李靖,敖丙和龍王這兩對父子,讓我聯想到了現代家庭的教育方式。 原來,最需要接受教育的不是孩子,是家長。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過錯 德國著名存在主義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教育是人們靈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積。” 面對現如今的教育問題,這樣的一句話,值得很多家長的深思。 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紀錄片《鏡子》,央視社會與法頻道花了10年策劃。 之所以取名《鏡子》,是因為“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 它講述了3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 父母們出于無奈將孩子送去特殊學校接受改造,最終卻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 問題少年總是被大家指指點點,我們卻總是忘了問題父母的存在。 片中三個家庭,每個家庭的教育模式,無一不存在缺失。 家明抽泣著說,自己什么都得聽父母親的。 早戀的張釗說,自己在學校壓力太大,承受不了。 初二的澤清說,他感覺不到自己的存在,讓媽媽燒碗面,媽媽卻不情愿下床。 他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去認真了解孩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孩子的情緒問題也成了一個死胡同口,沒有一個切點可以讓他們傾訴。 幾乎每個孩子的童年都被早早地剝奪了,什么是自由,什么是意義,恐怕很多人在長大之后已經回答不上來了。
家長把成人世界的功利強加在孩子身上,不僅剝奪了他童年的價值,更剝奪了他們生而為人的權利。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一種本能。 一旦涉及到孩子的教育問題,無論古今中外,都是一個需要用心權衡和處理的大難題。 但好的教育應該是讓孩子去認知世界,去了解生活,去追求興趣所在。 讓他們自己定義他們是誰,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親子之間最好的狀態,不是你強塞給我多少,而是我們一起,共同實現了多少。 掘美記,丘胖陪你做更好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