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盆景飄枝,出枝點一般是在樁身二分之一以上 其出枝角度與地面垂線成60-90度夾角 枝展比較平展的大枝枝型 一般以舒展瀟灑為宜 下面講跌枝 跌枝一般起枝位是在樁身三分之二或以上高度 跌枝起節(jié)時一般都有一段上走的節(jié)奏 而且跌枝是枝脈脈氣變化最豐富的一種枝型 一般與地面垂直線夾角小于60度大于30度 跌枝一般要求是婉轉騰挪如虬龍百變 吹風這圖枝型就是折枝了 起枝點一般在桿身四分之三或更高 與地面垂直線的夾角一般大于或等于0度小于30度 折枝最大特點是起節(jié)上行,然后硬角折下 如同折而不斷的大枝 垂枝枝型一般起枝點跟折枝差不多 我們想象一下所謂“柳式”其枝基本全是垂枝 其枝起節(jié)柔曲垂拱 垂枝枝型必有一段主脈基本與地面垂直線平行,這點跟折枝也差不多 只是一個剛一個柔 至于探枝跟拖枝是跟樁身的走勢密切相關的兩種枝型 探枝跟拖枝與地面垂直線的夾角基本是一樣的 都是在60度左右 拖枝在老川派里就叫“大彎垂枝”是一種內彎枝型 基本是跟隨樹勢走的大枝枝型 是大彎的內彎上三分之一左右出枝 不是中出,那是弓箭枝 這個內彎也不見得就是明顯的彎曲 也許是近直桿,但有明顯方向的那種 順著整體樹樁的方向走的枝型就叫拖枝 如嫦娥奔月拖著的那個袖子 探枝其實多用在懸崖樹勢上 60度是與地平面的垂直線 就是豎線 不是靠大枝造型那種 探枝一般用于臨水或枝懸的懸崖 如潘仲連先生的《窺谷》 對了大枝枝型里面我以前還講過一種“纏繞枝” 就是老鴰上圖的 不過這種枝以前基本是沒人用的 所謂大枝必然只有一個 大枝我說過是行軍之令旗 令旗能多嗎? 多了聽哪個的號令? 掛枝跟折枝基本類似,只是起節(jié)不同 折枝必然有一段上行的枝節(jié) 掛枝是沒有的 也就是說起枝開始就掛下來了 相當去自然界中被撕掉而不死的那種枝 樹干就是折枝枝型中的起節(jié)向上那段 而掛枝就是折斷后向下那段,明白了嗎? 泄枝其實跟跌枝很類似 但其脈向變化不同 體會一個“泄”字,如高山流泉遇崖成瀑而下。 雖崖上會有石形阻遏.,但總勢直流而下是不變的。 也就是相對于跌枝來說缺少一種大的三維的婉轉 披枝跟蔓枝一樣不屬于大枝枝型 記住我所說的大枝只有一個 有些同名枝作為大枝跟輔枝其形態(tài)都是不一樣的 如作為輔枝的泄枝跟作為主枝的泄枝是截然不同的 枝型結構都不一樣 作用也不一樣。 記住我今天講的是大枝 也就是主枝中的最大枝 飄枝 出枝點一般是在樁身二分之一以上,其出枝角度與地面垂線成60-90度夾角,枝展比較平展的大枝枝型,一般以舒展瀟灑為宜 跌枝 一般起枝位是在樁身三分之二或以上高度,跌枝起節(jié)時一般都有一段上走的節(jié)奏,而且跌枝是枝脈脈氣變化最豐富的一種枝型,一般與地面垂直線夾角小于60度大于30度 折枝 起枝點一般在桿身4四分之三或更高,與地面垂直線的夾角一般大于或等于0度小于30度,折枝最大特點是起節(jié)上行,然后硬角折下,如同折而不斷的大枝,折枝是相對于垂枝而言的,其起枝角度基本是直角,相當剛硬。 垂枝 枝型一般起枝點跟折枝差不多,垂枝枝型必有一段主脈基本與地面垂直線平行,這點跟折枝也差不多,只是一個剛一個柔,垂枝柔 探枝 跟拖枝是跟樁身的走勢密切相關的兩種枝型,探枝跟拖枝與地面垂直線的夾角基本是一樣的,都是在60度左右,探枝其實多用在懸崖樹勢上,探枝一般用于臨水或枝懸的懸崖 拖枝 在老川派里就叫“大彎垂枝”是一種內彎枝型,基本是跟隨樹勢走的大枝枝型,是大彎的內彎上三分之一左右出枝,這個內彎也不見得就是明顯的彎曲,也許是近直桿,但有明顯方向的那種,順著整體樹樁的方向走的枝型就叫拖枝,如嫦娥奔月拖著的那個袖子 掛枝 跟折枝基本類似,只是起節(jié)不同,折枝必然有一段上行的枝節(jié),掛枝是沒有的,也就是說起枝開始就掛下來了,相當去自然界中被撕掉而不死的那種枝,沒彎曲,掛枝就是折斷后向下那段 泄枝 其實跟跌枝很類似,但其脈向變化不同,體會一個“泄”字,如高山流泉遇崖成瀑而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