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實用中醫診斷學》、《中醫診斷學》、《古今醫統》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 今天這篇文說,咱們來和您聊聊四十歲的中年人。 一句話,人到了四十歲,就進入多事之秋。生命的小舟,從過去的一馬平川,逐漸駛入驚濤駭浪之中。 這一點,咱們在生活中能體會到:四十歲的中年人,患上癌癥、心梗、腦出血,或者毫無征兆地猝死的,比比皆是。 即便不是這些重大疾病,四十歲的人也很不好過:虛煩失眠的、晚上盜汗的、血壓升高的、血脂異常的、渾身沒勁兒乏力的、心頭煩亂不堪日子難過的、心理壓抑自覺生無可戀的,有很多。更不用提四十歲以后處于圍絕經期的女性,所產生的焦慮、煩躁等情緒了。 這一切,都是為什么呢? 告訴您,源于中醫理論中的“天癸竭”。 什么是天癸?它是中醫理論中腎精充盈到一定程度,所化生出來的物質,對促進和維系人的生殖機能有重要作用。它源于先天之精,可以化生后天精血。張景岳說,“夫癸者,天之水”,所以天癸性屬陰水。它的存在,是維系我們身體內環境平穩的基本保證,是腎中先天之精充盈的象征,是一身陰陽平衡的砝碼。 天癸從什么時候開始日漸衰竭?從四十歲。人過四十,而陰氣自半。腎中精氣,從四十歲開始衰減。天癸,自然也從四十歲開始,日漸不足。 當天癸衰竭的時候,不僅意味著我們生殖能力的降低,也意味著腎中精氣的逐漸衰弱,意味著體內陰陽平衡狀態被打破(即易出現陰虛陽亢的局面),意味著身體各項機能,開始不可避免地退化。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也就知道了,四十歲以后的中年人,為什么那么容易多病多災了: 年過四十,為何盜汗?因為天癸日竭,腎陰日衰,陰虛內熱,迫汗而出。 年過四十,為何血壓升高?因為肝腎陰虛,陰不斂陽,肝風內動、肝陽上亢。 年過四十,為何失眠?因為腎精不足,腎陰虧虛,腎水不能上斂心火。 年過四十,為何心煩不安?因為天癸竭,心陰不足,心神為虛弱所擾。 年過四十,為何記憶力和思維能力下降?因為腎精不足,髓海空虛。 年過四十,為何易生癌癥?因為陰陽平衡被打破,人體正氣虛弱,五臟藏精不固,脈道因之淤堵,濁毒不得排散。 年過四十,為何易生心梗、腦梗、腦出血?因為天癸日竭,精不化血,血脈滯澀而空虛…… 看到了吧?問題的根源,就是這樣清清楚楚地,擺在我們面前。 那接下來的問題是,年過四十,天癸衰竭,我們怎么從體表發現其蛛絲馬跡呢?很簡單,通過舌頭。這就是許多中年人容易出現的暗紅色,如前所說,天癸,源于腎精所化,性屬陰水,故而當腎精減虧、天癸衰減的時候,我們就容易出現陰虛內熱的狀態。體現在舌頭上,就是暗紅舌,舌面上津液不多,或有裂紋,或者無苔,或少苔。 因此,讀者朋友,請您記住,四十歲以后,如果出現上述暗紅舌的現象,就要考慮是不是腎精漸虧、天癸衰竭的體現了。這個時候的我們,體內的陰陽之氣容易失去平衡,小病小災會接連出現,大病離我們,也不遙遠了。 那這個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啊?首先,有驗方一張值得介紹:黃芩10克,黃連6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地黃10克,女貞子10克,旱蓮草10克,桑葉10克,菊花10克。這里面,前六味藥為芩連四物湯配伍,養陰血清虛熱。后面則有滋補肝腎之陰、清熱平肝的良藥,所以可以補腎養血、滋陰清熱、協調陰陽。他對于四十歲以后神經衰弱、更年期綜合征,證見身體烘熱盜汗、睡眠不安、心情煩躁、腰酸乏力、舌暗紅的人比較適合。普通人必須在中醫師辨證指導下借鑒應用,不要貿然擅自應用。 于平時,我們要調補腎陰,力求達到、恢復體內陰陽平衡的狀態。這就是利用太溪穴和陰谷穴。太溪穴可以幫助我們滋補腎陰、清退虛熱。陰谷穴可以滋腎陰、理下焦的功效。兩者配合,效果值得期待。 好了。文說到這里告一段落。 |
|
來自: 金壇區 > 《盜汗黃汗手足出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