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子曰:衣敝缊(yùn)袍,與衣狐貉(mò)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這段話是孔子對于子路道德修養(yǎng)的評價,說能夠穿著破舊的衣服,跟那些穿著華麗的人站在一起,而不會感覺不好意思、恥辱的人——也就是修養(yǎng)達(dá)到了物欲不侵的地步,恐怕只有子路了吧。 “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 孔子引用的這兩句詩是源自《詩經(jīng).邶風(fēng).雄雉》,是一個婦人私念自己在遠(yuǎn)方服役的丈夫,這兩句詩最后,婦人說這些高高在上的統(tǒng)治者們,如果能夠不相互侵伐,減少貪欲,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嗎?朱熹解釋說“忮,害也。求,貪也。臧,善也”,孔子引用這兩句是贊美子路道德修養(yǎng)可以說是達(dá)到“善”了。 子路終身誦之。 子路聽了孔子的贊美之后,很高興,所以一直詠誦這兩句詩。 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藏! 孔子知道后,批評子路說,“是道也”,就是你這么沾沾自喜的做法,怎么能稱得上“善”呢?這也是提醒我們,為什么“秀而不實(shí)”?大多時候都是因?yàn)樽晕覞M足、自我陶醉,反而把自己修道的路給堵上了。 【28】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接著孔子說,等到天冷了,然后才知道原來松樹和柏樹是最后凋謝的。如果把上邊話連起來,就是批評子路,你看剛夸你兩句,你就忘乎所以了,這樣的話,你到道德學(xué)問怎么才能牢固、繼續(xù)成長呢?都說真金不怕火煉,這還沒等煉,兩句話就打回原形了,這怎么能行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