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常常被后世稱為“史上最陰險的謀士”,而他本人也并不否認這一點,他曾說:“我多陰謀,是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廢,亦已矣,終不能復起,以吾多陰禍也”,即他承認自己使用的多為陰謀,不夠光明正大。 但是劉邦和呂后需要這樣的人,最起碼他們需要一個給自己背負壞名聲的人。 陳平所使用的陰謀伴隨著他的一生,也伴隨了劉邦從楚漢戰(zhàn)爭到平定叛亂這打天下、坐江山;呂后培養(yǎng)呂黨、掌握劉氏江山最高權利的整個重要歷程。 離間楚國陳平投奔劉邦麾下之后,曾經因為自己早年“盜嫂受金”的歷程而被周勃、灌嬰等人(他們后來也成了陳平的盟友)質疑,但是陳平用獨到的解釋打消了劉邦的顧忌,隨后他就獻出了重要的一計——離間楚國。
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后不久就出兵還定三秦,隨后又組織了五十六萬大軍偷襲楚國,最終卻被項羽的三萬精兵擊潰,此后的劉邦被圍困在滎陽,危在旦夕。陳平此時獻出了離間楚國的計策,劉邦隨即賜予他“黃金四萬斤,恣所為,不問其出入”。最終陳平成功了——范增離項羽而去,鐘離眜等人自此失去了項羽的信任,楚國內部出現(xiàn)了重大的變動。 白登密計漢朝建立之后,陳平又獻計俘虜了楚王韓信,他也正是因此而與劉邦“剖符,世世勿絕”,并被封為戶牖侯。但是重頭戲則是漢七年(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圍中挽救了劉邦的性命。當時漢高祖劉邦率領三十二萬大軍御駕親征,結果卻被匈奴冒頓單于圍困在白登山,漢軍斷糧七天七夜,陳平用計賄賂了單于閼氏(相當于皇后)最終讓劉邦解圍而出。但是這一計謀到底是怎么操作并實現(xiàn)的,《史記·陳丞相世家》說:“其計秘,世莫得聞”,可見這也不是一個什么可以見得人的計策,應該也是針對于匈奴的“陰謀”吧。 在平定陳豨、韓信,黥布等人的叛亂中,陳平曾經“凡六出奇計,輒益邑,凡六益封”,但是陳平具體使用了哪些計策,依然是“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 漢初“不倒翁”漢高祖暮年,曾經因為擔心戚夫人與趙王劉如意的生命安全,在聽到樊噲將對他們母子不利的消息后,立即派陳平追趕正在率兵出征的樊噲,并且下令:“平至軍中,即斬噲頭!”而陳平很清楚,此時的劉邦已經是行將就木了,漢朝最終會掌控在呂后手中,所以,他趕上樊噲之后,并沒有遵從劉邦的旨意將樊噲斬殺,而是將他俘虜,慢悠悠地返回長安,而他們半路中便得到了劉邦已經駕崩的消息。因為沒殺樊噲,陳平才在劉邦駕崩之后迅速得到了呂后的信任。 正是憑借這一系列的“陰謀”以及對人情和時勢的洞察,陳平在漢高祖、呂后、漢文帝執(zhí)政期間都是官場上的“不倒翁”。 陳平所用的計策,的確有很多是出于自保,但更多的則是在給大漢的穩(wěn)定考慮,那么他有沒有做過對不起漢朝的事呢——應該是有的,雖然史書并沒有明說,但我們推測這幾個事件應該是陳平的主謀。 首先就是鏟除諸呂擁護漢文帝,《史記·陳丞相世家》記載:“誅諸呂,立孝文皇帝,陳平本謀也”,漢高祖晚年陳平因投靠諸呂的勢力而保住了榮華富貴,呂后去世后他又改為擁護劉氏,立下了擁立之功。 然而,在確定擁立代王劉恒之前,大臣們處死了漢惠帝所有的子嗣,這些幼兒到底是不是漢惠帝的親生兒子一直是個不解之謎,但是大臣們不承認他們的身份——大臣們認定這幾個孩子都是“呂后以計詐名他人子,殺其母,養(yǎng)后宮,令孝惠子之,立以為后,及諸王,以彊呂氏”的,所以,在確定擁立代王劉恒之后,“有司分部誅滅梁、淮陽、常山王及少帝于邸”。 上文說到,在鏟除諸呂、擁立漢文帝的整個過程中,都是“陳平本謀也”,那么處死漢惠帝的幼子以及少帝,陳平肯定脫不了干系。 從以上事件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陳平一生中所使用的計策的確以“陰謀”為主,并且大多是出于利己——為了自保他可以隨時出賣自己的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