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贏家的標準十分苛刻。主持這項研究的整整32年的心理學者喬治·瓦利恩特(GeorgeVaillant)說,贏家必須“十項全能”:十項標準里有兩條跟收入有關,四條和身心健康有關,四條和親密關系和社會支持有關。譬如說,必須80歲后仍身體健康、心智清明(沒活到80歲的自然不算贏家);60-75歲間與孩子關系緊密;65-75歲間除了妻子兒女外仍有其他社會支持(親友熟人)等;60-85歲間擁有良好的婚姻關系;收入水平居于前25%。 這就是著名的“格蘭特研究(TheGrantStudy)”。研究名字緣于最初的贊助者,慈善家威廉·格蘭特(WilliamT.Grant)。如今,這項研究已經持續了整整76年,花費超過2000萬美元。 從1939年到1944年間,這項研究選擇了268名當年正在哈佛就讀的本科生作為研究對象。這批人已經站在美國年青人的巔峰,他們有著光明的未來,得享成功與長壽的幾率很大。這正是格蘭特研究需要的——研究對象要活得夠長,否則就不算“笑到最后”,要足夠成功,否則怎能算“笑得最好”? 入選者當年都在19歲上下,全部是家境良好的美國籍白人男性,身心健康,儀表堂堂——事實上,每個入選者都經過嚴格的體格“選美”,研究者傾向于挑選猿臂蜂腰者,因為一開始的猜測是,“富有男性氣概者”更可能擁有幸福人生。 每隔2年,這批人會接到調查問卷,他們需要回答自己身體是否健康,精神是否正常,婚姻質量如何,事業成功失敗,退休后是否幸福。研究者根據他們交還的問卷給他們分級,E是情形最糟,A是情形最好。不過,光是自我評定可不夠。 每隔5年,會有專業的醫師去評估他們的身心健康指標。每隔5-10年,研究者還會親自前去拜訪這批人,通過面談采訪,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目前的親密關系、事業收入、人生滿意度,以及他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是否適應良好。 這批人可謂“史上被研究得最透徹的一群小白鼠”,他們經歷了二戰、經濟蕭條、經濟復蘇、金融海嘯,他們結婚、離婚、升職、當選、失敗、東山再起、一蹶不振,有人順利退休安度晚年,有人自毀健康早早夭亡。 最終,這268人里確實涌現了不少成功人士,迄今有4個美國參議員,1個州長,甚至1個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不過,肯尼迪的研究檔案早就被政府單獨拿走,預計到2040年才有可能解密。 其余267份人生檔案又得出了怎樣的結論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