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導師,已故的菲利普格林曼博士之前曾說過:“距下關節是身體的方向盤,也是大家沒有意識到的最重要的關節。”它位于踝關節下方,跟骨和距骨相連的地方,主要的作用是向內和向外翻。足底筋膜炎和脛骨內側引起的疼痛通常起源于距骨關節功能障礙,距骨在跟骨上向前滑動并固定在那里。 另外一個由于保護肌肉免受踝關節損傷而容易受限的區域是距上關節。在健康的步態中,這個關節應該背屈15°,如果踝關節背屈受限,則膝關節和髖關節不會完全伸展,這樣的話可能會導致髖部屈肌靈活性下降、并且在步態期間腰椎會反復伸展和旋轉,從而引起背部疼痛。由于腳掌中部的關節控制足部前方的運動,因此當使用分級拉伸治療時,患者屈曲腳趾和自由行走時會顯示出顯著的差異。 這只是幾個例子,說明如果身體的一個點受限會如何影響運動鏈上更遠端的地方。因此,如果大家有足部、膝關節、髖部或下背部疼痛,并且一直難以得到緩解,可以嘗試軟組織拉伸關節松動技術來增強足部和踝關節的靈活性。 矯正方法(1)增強足、踝關節的靈活性 ·治療師抓住客戶的腳,使患者伸直的腿外展,并從桌子上移開。 ·治療師右手蹼抓住患者內側、外側踝骨下方,左手握住右腳。 ·治療師微屈膝,把患者足和踝放于雙膝之間。 ·治療師將身體重量向后移以減少患者踝關節的負重。 ·扭轉髖關節以增強腳踝和足部的靈活性。 ·為了使足內翻過度患者的跟骨對齊,治療師將患者腳置于仰臥位,要求患者在數到5秒時內翻并放松,通過將踝關節翻轉來支撐足弓。 ·為了恢復足弓的靈活性,治療師的手指將足弓向上推,因為治療師將重量向后移了,使患者足跖屈。 (2)過度內翻時足舟骨和楔骨的修復 ·患者側臥,右側的髖關節和膝關節屈曲,治療師用右手抓住患者的右腳前掌。 ·治療師的左手將患者腳趾拉至跖屈位,右手則放在足舟骨和楔骨處。 ·提示患者將腳趾拉向上勾起對抗治療師手上的力,數到5秒然后放松。 ·治療師的指關節按壓足弓,輔助患者將過度內翻的腳上抬。 (3)單腿平衡訓練穩定踝關節,增強足弓、踝、腿部肌肉 ·患者右腳站在一個搖晃的平衡墊上,將左腿抬起屈曲90°,訓練力量以及全身的本體感覺。 ·患者盡量保持該動作30秒至1分鐘,練習2-3組,每天雙側腿都要進行重復訓練。 家庭自我訓練在家里進行自我訓練,是完全康復的重要環節,下面推薦一些自我訓練方法。 1、進行小腿和足底肌筋膜的自我松解 ?一種簡單的自我筋膜松解的方法就是使用泡沫軸滾壓小腿的腓腸肌。滾壓時注意要同時滾壓到內側和外側,保持30秒,如果有扳機點的話,可以保持按壓8-10秒。使用泡沫軸的好處就是在滾壓的同時可以增加踝關節主動的活動,比如做主動背屈或者踝關節旋轉畫圈。 ?還可以選擇筋膜球在足底進行滾壓,使后鏈拉長,因為足底筋膜和跟腱之間有直接的連接。保持每側滾壓1分鐘,每天滾壓2-3組。 2、拉伸小腿肌群 ?在完成泡沫軸滾壓之后,可以拉伸小腿的肌肉,保持30秒左右。可以通過調節離墻面的距離和身體前傾的程度來控制拉伸的程度。在拉伸時需要注意腳掌不要朝外,需要保持中立位。 3、踝關節靈活性訓練 ·踝關節前后移動 練習時屈膝,一側腿向后放,一側腿向前屈曲90°,保持腳跟向下,盡量向前側腳的方向移動,然后回到中立位。來回移動10-20次,練習1組。 ·踝關節內外側移動練習 可以放一根木棒在足前方固定,踝關節向內、外翻,要確保關節的每個方向都感受到了練習的刺激,每個方向翻轉10-20次。 ·踝關節畫圈練習 可以坐在瑜伽墊上,使腳踝向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畫圓圈,分別練習10-20次,順、逆時針方向各一組即可。 ·足底筋膜/腳趾伸展 坐在一張椅子上,將一側腿屈膝放于另一側腿的膝關節上方,把腳尖向后拉,可以感受到足底有拉深感,保持1分鐘,每天練習2組。 編譯:吳柳柳 審譯:張魏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