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再像農村的獨門獨院,也不像有錢人能住別墅,絕大部分城里人住的都是高層,有樓上樓下的鄰居。這其中,就難免涉及到一個噪音問題——尤其是家里有小孩子的。 1、樓下裝“震樓神器”反擊樓上孩子半夜吵鬧 在某小區,樓下的一對老人因不堪樓上鄰居家孩子大半夜吵鬧,在家里裝上了“震樓神器”進行反擊。事情是這樣的: 住在樓下的是一對超過70歲的老夫妻,每天晚上八九點就要睡覺休息了,可是這時候,樓上鄰居家的兩個孩子玩得正是高興的時候,一會拖著玩具滿屋子跑,一會從高處往下跳,一會開門關門震得砰砰響,一會大聲尖叫,通常要玩到十一點多,吵得老倆口根本就睡不著。 忍了一段時間后,樓下的老夫妻上樓去找鄰居交涉,樓上的小倆口態度還不錯,表示以后會注意,但安靜了沒過幾天,一切又如常了。 這樣幾次之后,樓下的老人忍無可忍了,找在外工作的兒子在網上買了個“震樓神器”安裝在自家天花板上,一到晚上就打開。 才開了幾次,樓上一家人也受不了了,下樓找老人理論,老人表示這不過是自己無奈之下的反擊。雙方爭論無果,最后還把警察叫來了,在警察的協商下,樓下老人拆除了震樓器,樓上鄰居也表示會好好管教孩子。 2、家長要懂得適時給孩子立規矩 在上面這件事情上,我是站樓下老人這一方的,雖然我家也有孩子,但這并不代表制造噪音打擾鄰居就有充足的理由和底氣,孩子天性愛鬧確實是事實,但還有一種東西叫做“規矩”,是專門用來約束天性的。 “在自己自由的同時不打擾其他人”就是一種規矩,雖然是在自己家里玩,但也要以不打擾鄰居的休息為前提。小孩子當然不可能一開始就懂得這個道理,作為家長,就要適時地給孩子立規矩。 像在家里吵鬧打擾到鄰居這種事,家長可以這樣給孩子立規矩:晚上九點以后不能在家里進行某些劇烈的活動,比如跳繩、拖著玩具跑等等。 與此同時,家長自己也要采取一些措施避免孩子發出噪音,比如九點以后安排孩子畫畫、看書,進行安靜的活動,比如在家里地板上鋪上厚一點的地墊隔音等。 3、孩子的教養說到底是家長最好的臉面 我們小區有一個四五歲的小姑娘,是一個非常有教養的孩子。她見到熟人就甜甜地叫一聲“奶奶好”“阿姨好”之類的,非常懂禮貌;平時一起上電梯,她會主動讓其他人先上,主動詢問別人到幾層,幫忙按電梯;在外面和其他小朋友玩時,從來沒見她搶過東西,如果她見到想玩的玩具,也總是主動詢問別人可不可以借給她玩一會兒。 每次見到這個小姑娘,我都羨慕及佩服她的父母,我敢肯定,要教育出一個如此有教養的女兒,她的父母在背后一定花了很多心思。 很多父母喜歡攀比孩子的成績,孩子上了多少個輔導班,拿孩子的特長出來炫耀,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在任何時候都表現得有教養,才是家長最好的臉面。孩子成績再好,也只是一時的,但教養卻能讓孩子受益一生。 而父母適時給孩子立規矩,就是教出有教養的孩子最好的辦法之一。 對于文中這種噪音擾民,鄰居裝震樓器反擊的事件,你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