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向賀貧(1) 【注】: (1)選自《國語》。《國語》相傳是春秋時左丘明作,二十一卷,主要記西周末年和春秋時期魯國等國貴族的言論。叔向,春秋晉國大夫羊舌肸(xī),字叔向。 對曰:“昔欒武子(5)無一卒之田(6),其宮不備其宗器(7),宣其德行,順其憲則(8),使越(9)于諸侯。諸侯親之,戎狄懷之,以正晉國。行刑(10)不疚(11),以免于難(12)。及桓子(13),驕泰(14)奢侈,貪欲無藝(15),略則行志(16),假貨居賄(17),宜及于難,而賴武之德(18)以沒其身(19)。及懷子(20),改桓之行,而修(21)武之德,可以免于難,而離桓之罪(22),以亡于楚(23)。夫郤昭子(24),其富半公室(25),其家半三軍(26),恃其富寵(27),以泰于國(28)。其身尸于朝(29),其宗滅于絳(30)。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31),其寵大矣,一朝而滅,莫之哀也,唯無德也。今吾子(32)有欒武子之貧,吾以為能其德矣(33),是以賀。若不憂德之不建,而患貨之不足,將吊(34)不暇,何賀之有?” 【注】: (5)欒武子:即欒書,晉大夫,于魯成公四年升任執政大臣,將中軍。 宣子拜,稽首(35)焉,曰:“起(36)也將亡,賴子存之,非起也敢專承(37)之,其自桓叔(38)以下,嘉吾子之賜。” 【注】: (35)稽首:頓首,把頭叩到地上。 叔向去拜見韓宣子,韓宣子正為貧困而發愁,叔向卻向他表示祝賀。 宣子說:'我有卿大夫的名稱,卻沒有卿大夫的財富,沒有什么榮譽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們交往,我正為此發愁,你卻祝賀我,這是什么緣故呢?' 叔向回答說:'從前欒武子沒有一百頃田,家里窮的連祭祀的器具都備不齊全;可是他能夠傳播德行,遵循法制,名聞于諸侯各國。各諸侯國都親近他,一些少數民族都歸附他,因此使晉國安定下來,執行法度,沒有弊病,因而避免了災難。傳到桓子時,他驕傲自大,奢侈無度,貪得無厭,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但依賴他父親欒武子的余德,才得以善終。傳到懷子時,懷子改變他父親桓子的行為,學習他祖父武子的德行,本來可以憑這一點免除災難;可是受到他父親桓子的罪孽的連累,因而逃亡到楚國。那個郤昭子,他的財產抵得上晉國公室財產的一半,他家里的傭人抵得上三軍的一半,他依仗自己的財產和勢力,在晉國過著極其奢侈的生活,最后他的尸體在朝堂上示眾,他的宗族在絳這個地方被滅亡了。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那八個姓郤的中有五個做大夫,三個做卿,他們的權勢夠大的了,可是一旦被誅滅,沒有一個人同情他們,只是因為沒有德行的緣故!現今你有欒武子的清貧境況,我認為你能夠繼承他的德行,所以表示祝賀,如果不憂愁德行的建立,卻只為財產不足而發愁,我表示哀憐還來不及,哪里還能夠祝賀呢?' 宣子于是下拜,并叩頭說:'我正在趨向滅亡的時候,全靠你拯救了我。你的恩德不敢獨自承受,恐怕從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孫,都要感謝您的恩賜。' 原文重讀 ,,。:“,,,,?” :“,,,,。,,。,。,,,,,,。,,,,,。 ,,,,。,。,,,,,,,。 ,,。,,,?”
鑒古知今: 叔向明確指出:“品德是人最大的財富。”有了品德,可以免后代之災,可以興后代之福。如果沒有品德,再多的財富不僅不能給家庭給家族帶來榮耀和興旺,相反會禍及家庭和家族,甚至帶來毀滅性的傷害。這對當下時代是多么大的一個提醒! 改革開放之初,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也有一些人發出了“窮的只剩下錢”的感嘆,到如今,也有很多人窮的只剩下房子了,實際上,每天看著擁有的眾多房子擔心自己生活窮苦的絕不是少數,很多房子成了主人,人成了房奴。人把自己弄顛倒了!“不要輸在起跑線上”,一句帶有蠱惑人心的口號,激發了很多人把自己生活過好、也要把后代安排好的內在愿望。歷史證明這是多么的荒謬。歷史也早已下過結論:“富不過三代”,歷史還用更通俗的語言警示后人:“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子孫做馬牛”! 當今中國,己進入中等發達國家,對大多人來說,物質上并不缺乏,但很多人缺乏安全感。究其原因,就是品德的缺乏。人人相疑,人人之不可信,帶來了極大的社會成本。實際上,品德是第一能力也已形成共識,很多人開始追求一種極簡的生活,以對物質最簡單的需求來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和品質,簡之又簡,以至于很多人還不理解。人只是一個高級動物,作為動物本身,對物質的需求并不很高,“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增廣賢文》)”說到底,無非也就是一個舍得,舍去對物質的過分追求,得到的必然是精神的滿足和品質的提高。 “窮在深山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對人生價值的認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構建,更需要自身的認知和努力,尤其是在網絡時代,各種思潮紛呈,魚龍混雜。也不斷有一些公知,或無恥、或別有用心地販賣一些不健康的西方價值理念,擾亂人心,干擾思想秩序構建,理應值得警惕。惟愿借得叔向的一雙慧眼,看懂歷史,明白人生,洞穿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