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①愁無際:別本作“愁無比”或“秋無際”,“愁無比”尚可,“秋無際”定誤。 ②東流水:別本作“西流水”,疑誤。 ③東陽:即今天的浙江東陽,宋代屬婺州。別本作“東城”。 【賞析】 朱服曾經做過婺州知州,而詞中所說的“東陽”在婺州境內,因此有很大可能性,這首詞是他在婺州任上所作。海州在江北,與東陽相隔近千里,除非“東陽”當為“東城”,否則是說不通的。但文中說朱服是遭貶后寫下此詞,以詞意相證,還倒比較接近。因為這是一首傷春詞,因春而興感,借酒而澆愁,詞人發(fā)牢騷說還不如及時行樂呢,只要當下快樂,誰管以后如何,確實有在政治上遭遇挫折的氣味。 詞的開篇先寫微風細雨,就如同煙霧蒙蒙,籠罩住了千萬人家和周邊的楊柳,然后寫雨滴沾濕了柳絮,使得柳絮難以飛起,紛紛落入水中——這當然應該是暮春景象。詞人在這里也用了擬人化的手法,說柳絮不飛,倒好像是在依戀著柳樹似的,但可惜這種依戀無法長久,它最終還是離開柳樹,落入了流水之中。從來慨嘆春景已暮,時光流逝,會說“逝者如斯夫”,而寫愁緒,也會說“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詞人干脆把這兩種意象結合為一,說柳絮落水,就仿佛愁緒如水、春逝如水一般,甚至愁和春全都通過這江水融合為一,也都隨著這江水流去無蹤了。意向新穎獨到,對于情感的烘托也非常成功。 下閩直發(fā)悲春之語,“九十光陰能有幾”,春景實在是太短暫了呀。詞人不禁想起了賀知章初見李白的典故,賀知章因為欣賞李白的詩才,不僅稱之為“謫仙人”,還解下金龜,換酒來款待李白。所以詞人寫“金龜解盡留無計”,就算人人都把金龜解下,全都換成酒來喝,也想不出挽留春天的辦法。由此自然從悲春轉到醉酒,詞人慨嘆說還不如借酒澆愁,拼此一醉哪,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結句“而今樂事他年淚”,充滿了人生無常,還不如及時行樂的悲槍。古詩詞中常有及時行樂思想,不能一概目之為頹喪,其實在這種行樂背后,更多是對現實的不滿,對坎坷的悲憤,以及對個人遭際的無奈自嘲。 【對照閱讀】
《蕙風詞話》中說:“白石(姜夔)詞‘少年情事老來悲’,宋朱服句‘而今樂事他年淚’,二語合參,可悟一意化兩之法。”也就是說,這兩句話一正一反,相輔相成,可以對照來看。“少年情事老來悲”,是站在老來的角度而言,“而今樂事他年淚”,則是站在少年的角度而言,但兩者的用意是相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