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張遷碑》是典型的漢隸代表作,皆為學漢隸首選字帖之一,深受大眾喜愛。 四碑風格體勢各異,結構及運筆各盡其妙。清代學者王澍說:“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 從總體風格而言: 《乙瑛碑》、《史晨碑》和《曹全碑》屬于秀逸健勁類;而《張遷碑》屬于方整古樸類。 從筆法而言: 《乙瑛碑》筆法方圓并用,筆力韌勁圓潤,筆法變化豐富。起筆、收筆講究運筆氣勢; 《史晨碑》筆法嚴謹、精準,標準的蠶頭燕尾, 起筆、收筆到位 ,被譽為“八分正宗”筆法。 《曹全碑》筆法平穩(wěn),以圓居多,秀麗中含骨力。 《張遷碑》的筆法比較特別,為典型的方筆,即逆鋒、落筆取勢極快,甚至是切鋒起筆,但行筆氣勢萬鈞,筆筆落實。收筆短、平、快。 從結體而言: 《乙瑛碑》字體方正,端莊中有跌宕起伏,雄渾古樸,凝練俊逸,清翁方綱譽為:“骨肉勻速,情文流暢”; 《史晨碑》字體更為舒展端莊,左右顧盼生輝,上下啟承得法。 《曹全碑》的結體開張而秀麗,靜氣內(nèi)斂,柔中有剛。清萬經(jīng)評此碑:“秀美飛動,不束縛,不馳驟,洵神品也。” 《張遷碑》的結體古樸而不失典雅,既傳承了古文字的奇趣,其中不乏章草之意,也具有方塊字的特征,為楷書先河。 四碑雖風格迥異,但一脈相承。我們在明白了筆法和結體特點的同時,練習時也要把握好度。例如學 《乙瑛碑》時,要避免因筆勢的起伏跌宕而過于放縱,導致筆力軟弱、結體松散;在練習《史晨碑》時,要注意汲取《乙瑛碑》的優(yōu)點,防止刻板;在練習《曹全碑》的,要注意防止筆力漂浮之病;在練習《張遷碑》時,要注意奇趣的過度夸張,尤其要防止筆力、筆勢不足而過于忸怩和變形,失去古雅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