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部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刷爆了微博以及朋友圈,獲得了廣泛的好評。在豆瓣上更是得到了8.6的評分,而票房數據也一直在刷新著各項記錄,勢不可擋。 這部動畫電影堪稱今年票房榜上的絕對黑馬,甚至是現象級的黑馬??催@勢頭,未來幾天評分會趨于穩定,但票房將會繼續突飛猛進,似乎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對于影視作品而言,現象級爆款的背后其實都有一個深層次的核心邏輯。那就是在觀影的過程中,觀眾找到了無法抑制的感情共鳴。 一、每個人都是哪吒,不服輸是人心的本性 有人看完之后熱淚盈眶,拿出手機,給遠在故鄉的父母撥通了許久未曾撥過的電話,然后問上一句:“爸、媽您還好么,兒子想你們了,今年過年我一定回家,您二老一定一定保重身體?!?/span> 這其實就是一種共鳴,養育之恩大于天。在外漂泊而暫時沒有成功的人們,最大的歉意是辜負了父母的期待。 我看到同學群里面很多同學都在聊這部電影,似乎都看過了。印象比較深刻的是,他們聊到了“顛覆性創新”這個詞。 比較中肯的評價是:除了出乎意料的驚喜之外,也的確讓很多人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一個“小人物”的逆襲之路,總是讓人忍不住熱淚盈眶,仿佛在看自己的故事。 除了故事之外,很多人更在意的是哪吒的“丑”,同樣顛覆了以往的形象。可是即便丑到了靈魂的深處,卻依然裝著一顆與你我同樣的心。 叛逆與不服輸也許是哪吒的代名詞,讓很多人想起了自己的小時候,想起了自己經歷過的坎坷。 每個人都是哪吒,至少曾經有過一顆哪吒的心。 我初看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也是哪吒的“丑”。正是因為“丑”而積累了“勢”,具備了先抑后揚的基礎,給了未來廣闊的成長空間。 正是因為他的“丑”,很多人心中產生了共鳴。這種印象的顛倒以及人生逆襲的過程,不就是很多人的小時候么? 二、 “傲慢”與“偏見”是成長的旋律 如果用一部電影來比喻人生,那《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坎坷之后的平步青云。 小時候做過的很多事情也都曾經不被認可,小時候很多人也都有過叛逆期。明明想證明自己,卻總是被誤解,一直找不到機會。 就像“傲慢”與“偏見”兩個詞一樣,這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曾經有過的體會。一個人一開始就被“臉譜化”是很大的悲傷,總是不被認可,那么也就只能“孤芳自賞”,只能叛逆。 這就是感情的共鳴,我們成長的過程都會經歷一些“不公平”的待遇??墒侨松穆范际潜槐瞥鰜淼?,每一個腳步的落下都踩著辛酸。即便不能平步青云,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后也能慢慢坦然。 辛酸就是勵志的過程,就像哪吒一樣,曾經“正邪于一身”,后來自我覺醒,走上了正途。 最丑哪吒的邏輯背后是一片赤誠的心,人的成功不在于外表,也不在于“臉譜化”的標簽,而在于自己的努力,以及永不屈服的斗志。不放棄自己,本身也是成功。 如同宣傳語一樣,打破成見,做自己的英雄。 三、我命由我不由天 聽一個同學說:我有很多想說卻不敢說的話,都被哪吒說出來了,很勵志,我命由我不由天。 是的,當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時候,很多人熱血沸騰了。這是一種代入感極為強烈的共鳴,那一刻似乎自己化身成了主角。踏破一切虛妄,終于找到了最真實的自我。 人生永恒的奮斗精神,其實就是永不服輸的精神。成功不在于一時得失,而在于自己無論遇到多少艱難險阻,始終沒有放棄最初的那個夢想。當被壓迫到了一定程度,就是爆發的時候。 關于親情,關于師恩,關于境遇,影片改動很多,與原著差距明顯,甚至是涇渭分明。這其實也是一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選擇,不走尋常路才是最有價值的個性。 曾幾何時,很多人都被命運的不公平壓得喘不過氣來,也只能在心中一次次吶喊,不向命運妥協。只是迫于“實力”的不足,吶喊過后就漸漸接受了妥協。 當耳邊再在響起這句話時,很多人的斗志被點燃了。人生總有夢,夢總有壓力,只有不屈服,才能無愧于心。 四、不甘于被命運束縛才是人生最大的共鳴 哪吒引起了足夠的共鳴,因為“共鳴”,很多觀眾投入了足夠多的感情。 無論是城市的漂泊一族,還是功成名就的成功人士,似乎很多人都能從哪吒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就是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他們甘愿口口相傳,給作品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就像《大圣歸來》那部電影一樣,因為調動了觀眾的感情,所以《大圣》當年也成了現象級。 人生就像影片中的大圣與哪吒,不甘于被命運束縛,不甘于平庸,才是人生最大的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