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逸》,出自《尚書》,史稱周公為周成王而作,距現在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文中告訴成王不要沉迷于縱酒、戲游、田獵等享樂,要勤于政事,知稼穡之艱難,知民眾之疾苦。特別要善于聽取別人的勸告,即使聽到百姓的怨恨責罵,也要敬慎自己的行為。 《無逸》通篇以史為鑒,用正反面歷史人物,說明勤政恤民,不貪安樂,不怠政務,享國能久的道理。非常具有說服力,是千古難得的政論文章。 趙孟頫小楷代表作《無逸》,作于1301年前后,與楊毅桓篆書《無逸》同裝在一起,《石渠寶笈》初編卷十三著錄,曰“元人三體書無逸篇一卷”。楊書為大德己亥(三年),蕭書為大德辛丑(五年)。趙書大約也在這個期間,那么就是四十六至四十八歲時的中年之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