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十、南陽出人才 南陽是中國南北的分界線,以南為南方,以北為北方;南陽也是長江、黃河、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嶺,南陽以南為長江水系,以北為黃河水系,以東為淮河水系;所以把南陽說成是中國的氣候中心一點也不為過。南陽盆地既不象北方那么冷,不如南方那么熱;既沒有洪澇災害,也不會缺水干旱,所以除了兵荒馬亂、土匪流寇,基本上就是風調雨順,富甲天下,真正是中國的聚寶盆。所以南陽人吹牛說:因為這里歷史文化深厚,我國最大的民族——漢族,就是以南陽境內丹江口水庫上游的丹江和漢水為名的,就不知是真是假。 有一則笑話說,南陽一土豪包養了一個小三,給小三承諾說,只要她能給他生兒子,就一定在京城24環以內買套房子送給她。那個小三不放心,親自坐飛機到京城去查探。下了飛機在首都機場打的時,問了一句:“師傅,24環在哪?”司機趕緊一腳剎車,回過頭滿口京腔回答說:“你大爺的,您沒病吧?京城的7、8環估計在河北;9、10環估計在內蒙包頭;您一定是走錯了,24環已經在河南南陽了!” 不過,南陽人聰明是真的,不然怎么稱得上人杰地靈?南陽歷朝歷代與之有關的成語典故數不勝數,那些成語故事要么是發生在南陽,要么是由南陽人引發,要么為南陽人書中所寫的故事。例如:退避三舍、一鼓作氣、完璧歸趙、商鞅變法、合縱連橫、雞鳴狗盜、圍魏救趙、一鳴驚人、老馬識途、負荊請罪、紙上談兵、三令五申;還有那句被前總理周恩來引用、從而成為對中日關系的知名成語: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南陽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自然就名人輩出,“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就是對南陽繁華的真實寫照。物華天寶、鐘靈毓秀的南陽除了培育出世界級歷史名人的南陽五圣(科圣張衡、醫圣張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諸葛亮、謀圣姜子牙)之外,還有大秦名相百里奚,中國歷史第一次農民起義領袖陳勝;盛唐時代的邊塞詩人岑參,寫過《岳陽樓記》的北宋的范仲淹;中國科舉制度的創始人左雄,越到最后,似乎都是文人了。 新中國成立后,人才輩出的南陽似乎知名文人越來越多:既有赫赫有名的大哲學家馮友蘭,又有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姚雪垠;既有被美國華人評選的“最受歡迎的中國作家”二月河,又有首屆魯迅文學獎散文類獲獎者周同賓;既有柏林電影節金熊獎電影《香魂女》的原作者周大新,又有臺灣四大武俠作家之一的臥龍生。既有電影演員張豐毅,又有喜劇表演藝術家陳裕德。 有一個笑話足以說明南陽人的聰明。 三個外地律師與三個南陽工程師一塊兒坐火車去鄭州開會。在車站售票廳,三個律師每人買了一張火車票,而那三個工程師只買了一張票。 “你們三個人買一張票怎么行?”一名律師不解地問道。 “一會兒你就知道啦。”一名工程師答道。 一行人上車后,律師們各自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而那三個工程師卻擠進了一間廁所。火車開動不久,乘務員開始驗票。乘務員驗過整個車廂的票后,來到廁所前,敲了敲門說道:“您的票?” 門縫中遞出一張票來,乘務員驗過票便走開了。 律師們無不佩服得五體投地。 會議結束后,一行人又來到火車站回南陽。這一回,律師們只買了一張票,可是那三個工程師一張票也沒買。 “難道不買票也能乘車?”律師們更加好奇地問道。 “你們瞧好吧!”工程師答道。 上車了,律師們趕緊學著工程師先前的樣子擠進一間廁所,工程師們則不慌不忙地擠進另一車廂的另一間廁所里。火車啟動不久,一個工程師從所在的廁所出來,敲了敲律師們躲著的廁所的門,叫道:“您的票!” 律師們遞出一張票,工程師拿過就鉆進自己和同伴躲著的那間廁所里去了。 后果不想便知。 |
|
來自: 宜昌石頭書屋 > 《(文集)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