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國十四年中,對衛國的感情最深,而且衛靈公對孔子十分尊重,只是因為各種問題,所以遲遲沒有重用他,所以孔子評價他說“好色、無道”。 失意的孔子【01】 衛靈公問陳于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吾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這里的“陳”是“陣”,衛靈公問孔子關于行軍布陣的事情,“俎豆”是祭祀宗廟的事情,孔子說這個我知道,但是行軍布陣的事,我從沒有學過。第二天,孔子認為衛靈公這個人“無道”,就離開了衛國。 【02】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離開衛國之后,孔子在陳蔡之間的時候,斷糧七天(因為楚國準備啟用孔子,各國擔心孔子幫助楚國強大之后,對他們有威脅,所以陳蔡兩國士大夫們就出兵,把孔子圍困在陳),追隨孔子的弟子們都病了,“莫能興”就是都起不了床了。子路的性格比較直,他很不高興地跑到孔子跟前問“難道有道德學問的君子也有窮困的時候嗎?”——子路想表達的應該是,孔子在當時的影響力比較大,應該有很多方法可以脫困,為什么要乖乖地呆在那里受困? 孔子回答他說,就是君子才能做到在困境下也會固守道德,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而小人如果窮困到一定程度就無所不用其極了——這是因為“小人”沒有理想與道德標準,沒有敬畏之心。就跟我們現在造假、欺行霸市、詐騙等亂象的根源,不就是因為他們心里沒有對錯是非的標準,沒有道德的尺子,沒有敬畏之心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