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國夫 一 這是一個窮奢極欲的年代。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富人有千頃之宅,窮人無立錐之地。 你辛辛苦苦打拼一輩子,可能抵不過人家給某個姨太太隨手買的一塊兒手表。 的確這樣,生活卻還要繼續。 今天我們聊聊機械手表,豪奢一下。 二 2015年,有一張圖片流傳開來,經很多行內玩家鑒定,男性所戴兩塊手表為Patek Philippe(百達翡麗) Ref.5175與Ref.6002,女性佩戴的是Patek Philippe Ref.7157。如下圖: ▲Patek Philippe Ref.5175與Ref.6002 Patek Philippe Ref.5175與Ref.6002就是我們說的“百達翡麗表王”。 Patek Philippe Ref.6002價值1200萬RMB以上;Ref.5175則在1600萬RMB以上 。 當然,這個星球上的有錢人足夠多,就算你有足夠的錢也不一定輪得上你購買,因為供不應求。這個和汽車領域的Bugatti Veyron在國內叫囂3000萬RMB價格仍然要等一年甚至更久才能供貨的道理一樣。 我們知道瑞士以絕對的湖光山色和百年機械手表聞名遐邇。但是機械手表怎么就那么貴?憑什么就那么貴?昂貴的依據是什么? 中國人的錢好騙,老外呢?難道老外也喜好大金鏈子小金表每天一頓小燒烤? 一流人創立規則,二流人利用規則,三流人遵守規則。 三 據說,鐘表的起源在意大利,也有人說在德國。 但真正在鐘表行業讓后世記住的還是這兩個國家—— 日本國 ,瑞士。 如今日本國手表在奢侈品手表領域已經掉隊了,反倒是在實用領域另起一片天。當然這也更符合日本民族的風骨:樸素、實用、精工——其實這本是資本主義的核心精神。在此我推薦讀者一本名叫《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的書,介紹資本主義起源。 說遠了, 鐘表誕生之初的作用就是用來讀取時間,判斷鐘表好壞的標準就是看其走時是否準確。自1866年開始,瑞士Neuchatel納沙泰爾的天文臺開始每年舉行比賽,各個鐘表品牌將自己的產品送交到這里來進行為期45天的測試,歷經五個方位和冷、熱常溫的變化。最后按精準度排名,成績靠前的品牌自然獲得榮譽,市場銷量大增。 1963年,Seiko(日本精工)才作為日本鐘表品牌的代表第一次參加瑞士納薩泰爾的天文臺競賽。第一年的比賽里面,Seiko帶去了石英鐘(不是手表),只贏得了小型石英計時器項目的第10名。1964年,Seiko又去了,這一次帶的是機械手表,不過最后的成績只拿到了第144名和第153名。 瑞士人沾沾自喜,認為日本鐘表的質量并不優秀。結果到了1968年,一切都改變了。在這一年的瑞士納薩泰爾天文臺突然宣布停辦了!原因在于,Seiko精工的手表居然一下子把第2、第4、第8名全都給拿下了,比賽的結果直到第二年才敢公開。為了顧及國家以及品牌的面子。 沒有辦法,Seiko于是轉到了隔壁的瑞士日內瓦天文臺繼續比賽。這個時候,瑞士人感覺事態嚴重,很可能重演納薩泰爾天文臺的比賽悲劇。 于是他們開始嘗試改變規則。 當時Seiko拿到瑞士比賽的是機械表,瑞士日內瓦天文臺改變比賽的規則,讓石英表和機械表可以放在同一組比賽。石英表由于先天性的優勢(振動頻率高),所以肯定會比機械表更精準。雖然比賽最后的結果是瑞士CEH電子鐘表中心的石英表Beta21拿到了前3名,但是第4到第10名全都是日本Seiko的機械表。 被切割成固定形狀的石英有一個特性,對其施以電壓,石英就會產生穩定的振動。多年來,石英晶體震蕩器利用水晶的電能特性以確保時間速度精確性的標準模式,已經眾所周知。但是,要將石英水晶在精確性方面的優勢充分地應用到尺寸較小的手表中去,還有許多技術問題需要解決。 1969年12月25日,Seiko成功將石英機芯小型化,在東京推出了品牌首枚石英腕表“Seiko Quartz Astron”,展現出史無前例的卓越性能。平均每月的誤差在5秒以內,比當時任何其他腕表都要精確100倍以上,且能持續工作一整年,是大多數機械表的250倍。石英表的逆襲由此開始。 雖然日本并不是石英表技術的發明人,但是Seiko精工已經苦心研究了10年。并發明了關鍵技術:石英晶體切割的形狀調整為音叉的樣式;通過研發IC(集成電路)和步進馬達(時間能一秒一秒地運行)來更好地利用從晶體震蕩器中發出的信號并進行準確的運作。 最關鍵的是Seiko沒有在專利權問題上對自己獨一無二技術進行壟斷,而是向全世界公開。石英表精確、耐用,逐漸受到消費者的喜愛,大家都放棄機械手表,轉而購買石英表。而瑞士的老牌制表品牌在機械表上賺了不少錢,對于石英電子技術的發展缺乏足夠的預測,同時也缺乏準備,沒有及時建立好的基礎。導致在這一場的技術換代中,沒有競爭過日本。與此同時,日本、香港特別行政區、東南亞等新興的鐘表生產地區開發了不少廉價電子表,物美價廉的它們大大擠占了傳統機械表市場。 石英腕表面世而產生的技術劇變,導致瑞士行業規模大為縮減∶員工總數從1970年約90000人下跌至1984年僅超過30000人。與此同時,公司總數從1970年1600間下跌至572間,同時世界機械制表業也受到慘重打擊。 這一時期日本表憑借其全球制霸的石英手表技術,在國際市場上碾壓瑞士手表,尤其機械手表。 四 ▲Nicolas G. Hayek 瑞士傳統機械表制造商陷入了危機。1983年,正值制表業面臨最嚴峻的危機時,關鍵性的人物Nicolas G. Hayek(尼古拉斯·海耶克)出現了。在他的領導下通過兼并收購瑞士兩家倒閉的制表企業——ASUAG和SSIH,成立了SMH(Swiss Corporation for Microelectronics and Watchmaking Industries Ltd.——瑞士微電子技術及鐘表聯合公司)集團。而SMH就是今天的Swatch Group斯沃琪集團前身。 根據國夫從公眾號:芯動手表 查閱得到如下資料,為表尊重在此原文引用:
時任海耶克工程公司(蘇黎世)(Hayek Engineering, Zurich) 首席執行官的尼古拉斯·海耶克受命制定一份拯救這兩家公司的戰略方案。 在當時,低成本、高科技、富有藝術美感、令人心動的“第二只腕表”(second watch)斯沃琪Swatch已經成功抵抗日本國、米國石英表的沖擊。海耶克開始著手更重要的下一步,準備解決OMEGA和LONGINES這兩個品牌。而海耶克提出的設想是提升OMEGA,降低LONGINES。明確各自產品定位,提高品牌忠誠度。 將以往對機械手表無意識的階層定位轉向奢侈品領域,坐地起價。 現在你知道為什么“切米迦”比浪琴貴了,因為“領導安排”。 接著,海耶克創立了“Louis Brandt”手表品牌,這當年可是Swatch斯沃琪集團的第一頭牌。Louis Brandt本來是OMEGA品牌的創始人,他創立OMEGA那年剛好是1848年,這年瑞士成為統一的聯邦制國家。海耶克于是利用這一名字推出高端品牌以迎合市場,推出的萬年歷在1984年就售價16700瑞郎。然而卻失敗了。這牌子顯然大多數人都沒有聽說過,鮮有人買單,所以失敗。于是海耶克只得花3000萬瑞郎買Blancpain(寶珀),3億瑞郎買Breguet(寶璣)。 海耶克花了巨資買這些品牌就是為了要樹立新的品牌形象。 對于消費者而言,奢侈品必須要有深厚歷史背景。只有這樣才能賣出高價,才能獲得豐厚的利潤。 現在,你大概也可以多少理解Apple watch Edition版存在的意義了。 經過海耶克的謀劃和運營,五年里,SMH集團發展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制表公司,從而促進了瑞士制表業的復興。斯沃琪集團(原SMH集團)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里就已經形成了制表業綜合品牌系列,其中包括一些鐘表業歷史上最知名的品牌,旗下包括:Breguet(寶璣)、Blancpain(寶珀)、格拉蘇蒂(Glashütte-Original)、OMEGA(歐米茄)、RADO(雷達)、LONGINES(浪琴)、TISSOT(天梭)、Hamilton(漢密爾頓)、Endura(安杜拉)等等,還有很多不過多列舉。 五 評定手表好壞的標準已經改變了——被瑞士人,被關鍵性的人物Nicolas G. Hayek(尼古拉斯·海耶克)改變。 他就像Steve Jobs一樣的存在。 日本人革新了石英表技術,憑借先天性的優勢可以輕輕松松在精度上打敗機械表。瑞士制表業無法違背基本的科學常理(石英表比機械表準),所以導致在“好表就是走得準”的標準下,被日本表打得半死不活。 當年Seiko精工遵守天文臺競賽的規則,雖然可以取得好成績,但是瑞士重新制定了競爭規則導致不能奪魁,甚至不惜停辦比賽。 而瑞士手表之所以能夠脫胎換骨,反敗為勝的原因并不是因為海耶克提出了比石英表更精準的技術手段,而是他嘗試改變人民對于“好表”的標準定義。手表不再只是用來看時間的工具,而是一種裝飾品,一種彰顯身份的奢侈品。雖然在此之前,傳統機械表里面也有部分也是走的奢侈品路線。但是這一理念并沒有得到全世界消費者的普遍認可,而海耶克則成功地宣傳了這一標準并且讓大家都信以為真甚至還樂在其中。這一點,就是海耶克最偉大的地方。 一等人制定規則,二等人利用規則,三等人遵守規則。 在海耶克的重新制定的標準里面,手表只要精度過得去就行,決定其大部分價值的是品牌歷史地位、機芯的打磨裝飾以及帶來的虛榮感。 當今,定義手表好壞的標準掌握在瑞士人手里。 提高精準度?然并卵。 現在手表最不重要的功能就是拿來看時間了,呵呵。 聰明一點的日本企業看不到爬到頂層的希望,所以已經開始利用規則了。瑞士人讓世界都相信“奢侈品”手表,也做奢侈品。比如,日本國CITIZEN(西鐵城)計株式會社買下了La Joux-Perret機芯工坊和亞諾Arnold&Son品牌,把日本企業偽裝成瑞士企業,借殼上市,然后發悶聲財了。 能利用規則的人,也很棒。 而消費者呢?比如—— 我們? 以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