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居石是一種中酸性巖漿巖和變質巖中較常見的副礦物,在一些沉積巖中也存在。不論巖漿成因或變質成因獨居石,其同位素年齡的地質意義都較為清楚。獨居石為單斜晶系,晶體為板狀或柱狀。 因經常呈單晶體而得名。棕紅色、黃色,有時褐黃色,油脂光澤,解理完全,莫氏硬度5~5.5,比重4.9~5.5。常具放射性。主要作為副礦物產在花崗巖、正長巖、片麻巖和花崗偉晶巖中,與花崗巖有關的熱液礦床中也有產出。 獨居石這個名字是源于它經常以單晶體存在而來的。它是一種含有鈰和鑭的磷酸鹽礦物,是一種稀土礦物。 獨居石產于花崗巖、正長巖、片麻巖中,也常形成砂礦。它的顏色呈棕紅、黃、褐黃,有油脂光澤。其晶體形狀或是板狀或是柱狀,單斜晶系,斜方柱晶類。晶面常有條紋,有時為柱、錐、粒狀。因成分中含鈾、釷元素,具一定放射性(通常量很低,無須特別保護)。 獨居石的顏色較艷麗,這種礦物的晶體大都小,粗大者且透明,在國外可用作寶石(無商業價值,多為收藏品)。圖中獨居石晶體是一顆貫穿雙晶,極其漂亮,若晶體夠大,是珍貴收藏品。 具有經濟開采價值的獨居石主要資源是沖積型或海濱砂礦床。最重要的海濱砂礦床是在澳大利亞沿海、巴西以及印度等沿海。此外,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南非、馬來西亞、中國東北為主、泰國、韓國、朝鮮等地都含有獨居石的重砂礦床。我國白云鄂博也是獨居石的重要產地,但優良大晶體稀少。 獨居石的生產呈下降趨勢,主要原因是由于礦石中釷元素具有放射性,對環境有害。其中,巴西,印度等國已禁采。
|
|
來自: 知識傳承永恒 > 《奇石,寶石,玉石,玉器,賞石,玩賞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