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仲春,江南新茶飄香的季節(jié),我來到位于陽澄湖畔的江南小鎮(zhèn)。
細雨紛飛,油菜花點綴下的古巷石橋,流水人家,一片幽靜淡雅。煙霧迷蒙,遠山青黛,安逸恬淡,如同水墨畫一樣的風韻,帶給人無限遐思。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臨街兩側的一座座茶館。
邁著輕輕的腳步,沿著曲折的巷弄,踏著年代久遠光滑的青石板路,我細細地探尋著這些林立的茶肆。比起喧嘩繁雜的超市酒樓,茶館大都簡單古樸,沒有亮麗奪目的門面,沒有刺鼻的化裝品味,更沒有爭吵斗氣的市儈。在這兒,一切皆因茶的清香、茶的氣質而凈化。整個小鎮(zhèn),在那飄然的茶香里呈現出一派典雅清澄,讓人不由得懷念起從前那些寧靜而樸實的歲月。
發(fā)現一間極其古舊而簡陋的小茶館,如果不是門口一面陳舊的茶幌子,全然像是一戶尋常的人家。深灰色的厚磚墻,舊式的三開合門頁、看不出顏色了,幾張陳年古董般的木桌椅,缺角少棱的,唯有桌上的陶瓷茶具,經了千百遍親切的撫摸,現出光鮮照人的模樣。門口,一位躬腰馱背的老人,不時地向塘泥爐里添加著煤炭,一把把被熏黑了的炊壺在源源不斷地為品茶人供應著開水,像茶鋪子里常年醒著的鄉(xiāng)村小調兒。
臨窗而坐,手捧清茶細啜慢抿,看著窗外搖櫓而過的烏篷船,聽著悠揚的姑蘇曲調,氤氳的清香隨著熱氣的蒸騰漸漸沁入心脾。品著手中的香茗,味道在舌尖彌漫,在肺腑間游走,思緒慢慢隨著茶中的漣漪向悠遠的中華文明蕩漾開來。茶文化在中國悠久,茶除了飲用,更是一種修身文化。《紅樓夢》妙玉對飲茶有“一杯為品,二杯為飲,三杯為飲牛”的看法;明代陳繼儒《巖棲幽事》中說,“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明代張源的《茶錄》中說,“獨啜曰神,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明代徐渭在《徐文長秘集》也說道,“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宵兀坐,松月下,花鳥間,清白石,綠鮮蒼苔,素手汲泉,紅妝掃雪,船頭吹火,竹里飄煙”。
水乃靈性之物,茶比水更多了一分韻味與氣質。多少年來,茶奏岀了小鎮(zhèn)人生命的主旋律。因為茶,小鎮(zhèn)人的生活才有了鮮艷的色彩,才有了詩意盎然的內容,不管是機關人員、小街市民、小攤小販,還是其他過往行人,手里都拎著“老板杯”,或說話,或講生意,都不時喝上一囗淡綠的茶汁,在悠悠回味中領略著生活的濃香。年輕人在一起更是比茶品茶,看誰杯子里浸泡的茶葉鮮嫩,看誰的茶色正檔次高,侃著小鎮(zhèn)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斜靠竹椅,任細雨飄零,盞中是清淡的綠茶,鼻端縈繞的茶香似有若無,我雙目微閉,慢慢地呷。杯中嫩芽徐徐舒展,湯澄碧綠,香郁如蘭。其實那浸泡在盞中淺淺浮起的,不是茶,而是滾滾紅塵中偶爾停歇的一顆散淡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