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8-08 幾天前,一條新聞讓看見的人都無比的憤怒。
在惠安縣涂寨鎮大廳村中,一位年僅5歲的可愛小男孩小凱(化名)還沒有體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8月2號,一位女子送一個小孩到醫院,結果在孩子被送到醫院的時候,就已經沒有了生命特征。經過醫生檢查,發現孩子身上有大量的傷痕。于是向警方報了案。 經過警方的調查,發現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該女子(小凱的后媽)。
據了解,小凱的父親在兩年前離婚,之后與現在的后媽重組家庭。
而在新的家庭中,小凱并沒有享受到來自后母的關愛,反而時常受到后母的虐待。
從小凱親生母親那里得知,小凱在去年開始就多次受傷。有一次發現孩子身上有淤青,孩子說是繼母打的,可以繼母卻辯稱是孩子自己摔到的。而關于開水燙傷辯稱是小凱自己不小心碰倒了開水。 時間到了8月2號,小凱最終被繼母虐打致死。一個年僅五歲的小天使就以這樣的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
3日凌晨警方抓住了時某(繼母)并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有待進一步調查。 虐童,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繼母虐童這種事情,可以說是令人發指的事情,但是在現實中,除了繼母虐童,親生父母虐童、老師虐童等事件也時有發生。 為何虐童如此常見,除了孩子沒有反抗能力之外,很多父母繼承了“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我自己的孩子,想怎樣就怎樣”等觀念。
諸多原因,讓虐童成為了教育孩子的一種方式。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說:“長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通常會走向兩個極端。”
一種是性格懦弱。
因為長期受到監護人的傷害,導致性格變得懦弱,被毆打的經歷也成為了心理陰影,導致在遇到事情之后會害怕、畏首畏尾。 還有一種是性格叛逆。
因為被監護人暴力對待,性格發生叛逆,心理產生扭曲,對于監護人和世界都容易產生憤恨的心理。在長大之后,容易做出輕生、犯罪等行為來發泄自己的不滿。
無論是哪一種結果,都會摧毀孩子的未來。 即使不愛,也別傷害。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不可替代的,孩子并不是你的唯一品。
如果你不喜歡你的孩子,我們也不能強迫你喜歡,但是即使不喜歡,也請不要傷害。 排版:Surviva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