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簡述】 小A,女,17歲,高二學生。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她的情緒越來越低落,每天無精打采,什么也不想干,特別是學習也沒動力。媽媽很擔心,多次與她溝通沒有效果。通過朋友介紹,預約了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主任芳飛老師的一對一心理咨詢。 【咨詢經過】 按照約定時間,小A和媽媽一起來到了心理咨詢室。 初見小A,心理咨詢師芳飛老師發現她穿著隨意,頭發有些亂,整個人都沒有精神。媽媽說:“老師,孩子最近越來越不快樂,多次問她為什么,她要么不說,要么說出來的理由讓我無法相信。我實在沒辦法了。”聽到媽媽說的話,小A看了看媽媽,眼神里流露出復雜的情緒。 經過簡單的溝通,心理咨詢師詢問小A是否愿意單獨溝通一下,她遲疑了一會兒,點頭同意了。心理咨詢師請媽媽在一樓等會兒,并與小A來到了二樓的咨詢室。 ![]() 心理咨詢師問小A:“媽媽說你不快樂,你覺得她說的對嗎?” 開始的時候,小A沒有回答。 沉默了幾分鐘,她發現咨詢師并沒有催促她,而是真誠地看著她,靜靜地等待著。她用很小的聲音說:“我快樂不起來。” 心理咨詢師問小A:“你愿意和我聊聊為什么不快樂嗎?” 小A抬起頭,看了看心理咨詢師,忽然變得很鄭重,她說:“因為媽媽不快樂。” 心理咨詢師又問:“那你知道媽媽為什么不快樂嗎?” 小A點了點頭,然后又搖了搖頭。她說:“三年前,爸爸媽媽離婚了。從那個時候開始,媽媽就變得不快樂。雖然她在我面前強裝笑臉,可是,我能感受到她心里的不快樂。開始的時候,為了讓她放心,我裝得很快樂。但是,最近一段時間,我越來越裝不下去了。但是,我不能告訴她真正的原因,因為媽媽的心情已經很不好,我不想再讓她覺得我不快樂是因為她。” 聽到這里,心理咨詢師已經了解了小A的心理狀態。在接下來的心理咨詢中,心理咨詢師通過OH卡牌等心理咨詢技術幫助小A改變了認知觀念:只有努力讓自己真正快樂起來,才能讓媽媽因她的快樂而逐漸快樂起來;心理咨詢師也與小A的媽媽進行了溝通,幫助媽媽認識到:只有努力改變自己,讓自己走出離婚的陰影,回到陽光下,才能真正給女兒快樂的成長環境;最后,心理咨詢師請小A與媽媽面對面,真誠地向對方表達自己內心的聲音,并取得了共識——一起努力,讓自己快樂、給對方快樂。 咨詢結束后,小A和媽媽的情緒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小A和媽媽向芳飛老師表示感謝,并承諾:一定要好好改變、好好成長,做一對快樂的母女。 一個月后,小A的媽媽來電反饋:她感覺自己的心情好了很多,也能真實的面對女兒;而小A明顯比之前輕松很多,也有了十七歲女孩該有的活潑開朗。 ![]() 【經驗感想】 每個孩子都會忠實于自己的父母,并且承接他們的情緒和狀態。如果父母不快樂,孩子就無法快樂。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力很強,他們感受到的永遠是父母的內在情緒而不是外在表達。因此,學會調整自己、實現自我成長,給孩子一個平和快樂的內在情緒狀態,是所有父母在親子教育中的必修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