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孩子的背后,一定離不開優秀的父母。教育來自生活的點滴,家庭永遠是教育孩子的主戰場。 在孩子的未來發展中,家庭環境和教育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未來有出息的孩子,大都出自這5種家庭。 1、懂得與孩子溝通的家庭 很多家長都面臨一個難題: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越來越難了解孩子的想法。 究其原因,一是孩子逐漸長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當孩子想跟父母分享時遇到障礙,或者得不到積極反饋。 與孩子交流是一門學問。父母可以從傾聽、反饋和溝通的態度上,拉近與孩子的距離。 很多家長過多干預孩子的學習和生活,自以為是在替孩子考慮、跟孩子說“我都是為你好”;實質上是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在溝通的態度上,家長不要俯視,而要平視,要以溝通與協商的方式求同存異。就如孩子所說:“當我發現他們能尊重我時,我也是會講理的”。 2、父母懂得放手的家庭 包辦孩子的人生,和賭博一樣承擔風險。如果孩子過得好,未必能得到一句感恩,孩子過得不好,一定追著你抱怨。 習慣事事依賴、事事抱怨,是最不成熟的表現。父母只有在養育過程中少插手決定,孩子才能慢慢學會自己選擇一切。 喪失選擇的人生,永遠沒有主見,就算年齡再大,也沒有真正的獨立。優秀的人生,從來不是父母安排的,而是靠自己走出來的。 成長的旅程,注定充滿狂風、海浪,以及辨不清方向的迷霧,父母再擔憂,也無法替他走完一生。只有及時放手,讓孩子在探索中前行,才能闖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3、父母上進的家庭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對孩子的期待和要求也越來越多。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上進心、學習好、三觀正,但有時候自己卻疏于學習,懶得進步,長此以往我們已然跟不上孩子成長的腳步。 在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同時,我們家長是不是應該反躬自問:我有沒有和孩子一起學習、追求進步?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自己要努力成為什么樣的人。 父母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孩子向上的動力。 4、懂得管理情緒的家庭 很多時候我們情緒爆發不見得是當下的事件引發,而是因為我們自己本身就積累了一些負面的情緒,孩子的行為可能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 所以我們和孩子溝通前要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任何負面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互動中,也就是在和孩子溝通時就事論事 臺灣親子作家蔡穎卿說過一句話叫做:“穩定的情緒應該在一種深切的自我期待和誠懇的自我反省中慢慢學習養成,如果我們有這樣的期待和反省,我們慢慢就能以平和的情緒去和孩子溝通和互動了。” 5、父母相愛的家庭 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更是一個幸福家庭的基石。溫暖有愛的家庭環境,父母懂得彼此的愛,也向彼此傳遞愛。 耳濡目染中,孩子見過愛的模樣,自然也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愛,未來也會懂得去愛別人,懂得享受別人的寵愛。 溫暖有愛的成長環境,是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也是一個家庭最好的家風。 愿天下所有的父親都能珍愛天下所有的母親,成為孩子的榜樣,也成為支撐母親的一個臂膀! 臺灣著名作家龍應臺女士在《孩子,你慢慢來》一書里有一段話:我愿意用一輩子的時間去等待,去欣賞,一個5歲的孩子把花束束好,用他的指尖將花繩子繞過,等他從從容容地把蝴蝶結系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束陽光第一滴雨露第一塊肥沃的土壤,是扣好他領子第一顆紐扣的人,是這世界上最應該鼓勵TA們健康成長的朋友。而非強加你要的意愿,扼殺了TA的天真。 |
|
來自: 平淡如水kjlwnw > 《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