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舌苔原理 中醫認為舌苔的形成是胃氣上蒸而成的,所以胃氣的盛衰,可以從舌苔上反映出來。由此,凡是能影響胃氣形成與布散的所有疾病,都能從舌苔上有所體現,中醫所說的人與自然相對應,故隨著四季的變遷,人的舌苔也有一些正常的變化。 一、苔質即為苔的形態與質地。主要有以下幾種: 1、舌苔厚與薄:厚與薄是通過是否透過舌苔能看見舌質來判定的。能看到則為薄,不能看到,即為厚。薄苔多表示病情輕,厚苔則表示病情較重。 2、舌苔濕潤與干燥觀察舌苔的潤燥,可以測知體內津液的盈虧和疾病的進展變化。 3、腐苔與膩苔腐苔是指舌質上覆蓋著一層顆粒較大,厚而疏松,類似豆腐渣一樣的舌苔,如用手刮之,極易脫落。如見到這種舌苔,多屬陽熱有余,見于胃腸郁熱或有食積等疾病。 4、舌苔剝落通俗地說就是舌苔不完整,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沒有。 總之,觀察舌苔的厚薄,可知病的輕重;觀察舌苔的潤燥,可知體內津液的盈虧;觀察舌苔的腐膩,可知體內濕濁情況;觀察舌苔的剝落情況,可知胃氣的盛衰和病情的發展趨勢。 除了薄厚之外,苔色有白、黃、灰、黑及兼色的變化。 苔色的觀察在中醫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中醫認為苔色與病邪性質有關,觀察苔色可以了解疾病的性質。白苔為主表之上,寒證;黃苔為主熱證,里證;灰苔為主里熱證,也見于寒濕證;黑苔主里證,熱極,又主寒盛。 由于望舌在中醫學中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其辨病也不同于現代醫學,所以當發現苔色異常時,應找中醫大夫以明確診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