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記》故事中,玉帝派悟空看守蟠桃園。經土地神的介紹,蟠桃園的桃子有三種,分別是三千年一熟,六千年一熟,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仙桃能成仙了道,白日飛升,可與天地同壽。悟空一聽,心里格外歡喜。他支開了土地神和大力士,自己跳到樹上揀個大的仙桃,美美地飽餐了一頓,才從樹上跳下來。 小說中,蟠桃具有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功效。如此神奇的蟠桃,想必并非人人都有緣分品嘗它的味道。不過,根據文獻記載,史上確實有人吃過仙桃,他就是漢武帝。他不僅吃了王母賜予的仙桃,還把桃核保存了下來。直到明朝時,還有人見過這些桃核。 西王母是中國神話中的女仙,又稱“西王金母”、“王母娘娘”。 漢武帝天資聰穎絕倫,三歲時就能背誦從上古伏羲以來的圣賢著作,甚至包括論述陰陽五行和國策的文章,他洋洋灑灑地背了幾萬字,并且沒有遺漏一個字。七歲時,父親漢景帝見他實在聰慧透徹,于是為他改名劉徹。 漢武帝登基后,勤于國政之際,也熱衷于修煉神仙道術,經常到名山大川和五岳祝禱神靈,以尋訪神仙。元封元年正月初一,漢武帝登上嵩山,在道宮齋戒了七天,祭祀之后就回去了。 四月戊辰那天,漢武帝在承華殿與東方朔、董仲君閑談,忽然看見一位美麗的青衣女子。武帝驚愕地問她:“你是誰?” 那名女子回答:“我是天宮玉女,名叫王子登。受西王母派遣,特從昆侖山來看你。” 王子登,受西王母派遣向漢武帝傳話。 漢武帝一心訪仙尋道,屢次祝禱天地神明,求道之心頗為勤懇。天女請他從當天起,靜心齋戒,不要過問人事,到七月七日那天,王母會親自降臨承華殿。漢武帝聽罷,趕緊離開席位,行禮下拜。 玉女傳達完王母之命,“倏”的一下就消失了。漢武帝將朝中政務全部交給冢宰處理,他登上迎請神仙的臺館,開始靜心齋戒。 七月七日那天,漢武帝在承華殿上為王母設好寶座。大殿的地上鋪上了紫羅地毯,燃起百和熏香,掛起云錦幃帳,點起了明亮的燈燭,擺上上好的果品與美酒。漢武帝下令端門以內不準任何人窺視,宮廷內外一片莊嚴肅穆的氣氛。他身著華麗的禮服,恭敬地站在玉階下,耐心地等到王母的降臨。 到了深夜二更時分,王母娘娘如期而至,乘坐著由九色紋龍駕駛的紫云仙車,同時伴隨著悅耳的簫鼓仙樂,數千的神仙跟隨在王母左右,天神散發的光芒,將宮廷映照得絢麗明亮。王母降臨后,隨從的仙官就消失了身影。只剩下五十名丈高的天神侍衛,佩戴金剛寶印,頭戴天真冠,手執彩色旌節儀杖,整齊地站在宮殿前。王母入座后,漢武帝恭敬地向她頂禮。 王母招呼武帝入座。她帶來了天宮廚師,送來天宮的珍果與美酒。漢武帝叫不出這些果品的名字。宴會進行中,王母又命侍女呈上仙桃。一會兒,侍女端上來一個玉盤,盤中盛著七只仙桃,比鴨蛋還要大,仙桃是圓圓的淡青色。王母送給漢武帝四顆,自己吃了三顆。 圖為清 金廷標《瑤池獻壽》。 漢武帝吃完仙桃,覺得味道特別甘美,嘴里充滿桃的香味。武帝把桃核都保存起來。王母見狀,問他:“你留桃核做什么?”漢武帝回答,想要以后試著栽種它。王母說:“這仙桃三千年才結一次果,人間的土地太薄弱,種下去也不會生長的。” 此后,桃核的去向成了一個謎。根據明朝官員王世貞所著《宛委余編》記載,朱元璋洪武年間,從元朝的宮廷府庫中發現了蟠桃核,核長五寸,寬四寸七分,上面刻著“西王母賜食武帝蟠桃于承華殿”十四個字。 轉眼時光飛逝數千載,漢武帝保存桃核的記載,為王母賜桃的傳說,留下了不朽的見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