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 美美中國之聯語十詠 楊先國,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曾任上海市楊浦區教育學院院長、學術委員會主任,長期從事教師培訓和骨干教師培養。現任上海楹聯學會學術總監、上海文史館詩社特約研究員、上海交大世界遺產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上海市民文化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詩團”市民導師,上海市老教授協會“百人講詩團”授課教授。 01 高鐵 眨眼速行千里外 置身閑坐一窗前 2018年底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2.9萬公里,占全球高鐵運營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超過其他國家總和。 02 高速公路 里程飛越十三萬 世界雄居第一名 在世界范圍內,中國和美國的高速公路里程都在10萬公里以上,遠遠超過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據2017年統計:中國13.1萬公里,美國10萬多公里,加拿大1.85萬公里,德國1.28萬多公里。 03 地鐵 經橫穿縱織長網 八達四通游地龍 截至2019年4月,中國已開通的地鐵城市有38個,1993年開通的上海地鐵,發展至今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線路最長的地鐵系統。 04 隧橋 遇山開路通長隧 逢水筑橋飛彩虹 如今,在世界橋梁界有著這樣一句話:世界橋梁建設20世紀70年代以前看歐美,90年代看日本,21世紀看中國。我國的跨路、跨山、跨河、跨江、跨海大橋不計其數,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橋梁大國。隧道工程也是中國制造的品牌。 05 高層建筑 拔地千樓俱挺秀 摩天一柱最崔嵬 據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建筑設計分會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中國投入到建筑設計的費用在2013年已突破5000億元。而來自英國金融時報的一項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在新建筑的投資超過1萬億美金,世界著名顧問機構世邦魏理仕則在2013年發布報告稱,中國摩天樓數量已超1000座,是美國同期的4倍,而眼下世界在建300米以上摩天大樓共有60多座,其中大部分在中國。 06 北京奧運會 世界健兒爭第一 北京腳印越千秋 2008年北京奧運會共有參賽國家及地區204個,參賽運動員11438人,設302項(28種)運動,共有60000多名運動員、教練員和官員參加。本屆奧運會共創造43項新世界紀錄及132項新奧運紀錄,共有87個國家和地區在賽事中取得獎牌,中國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時整在北京正式開幕。開幕式共有9萬1千多名觀眾以及多國元首政要參加。典禮由張藝謀擔任總導演。表演開場由2008名工作人員打著會發光的缶,缶每被打一次就會發一次光,構成中國及阿拉伯的數字,倒數開幕秒數。隨后由永定門至主會場,沿北京城中軸線連續施放29個腳印造型的煙火,象征第29屆奧運會一步一步走進北京,令人驚艷。 07 上海世博會 誰讓生活趨美好 愿將文化更和諧 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EXPO 2010),是第41屆世界博覽會。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在中國上海市舉行。本次世博會也是由中國舉辦的首屆世界博覽會,主題為:城市,讓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和諧城市”是上海世博會主題的精髓,副題為“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經濟的繁榮、城市科技的創新、城市社區的重塑、城市和鄉村的互動”。上海世博會已有12項紀錄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之最: 1.上海世博會的參展規模,共有190個國家、56個國際組織參展。 2.志愿者人數最多。園區共79965名,其中國內其他省區市有1266名,境外有204名。共分13批次向游客提供了129萬班次1000萬小時約4.6億人次的服務。 3.正式參展方的自建館,大約有4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報名建設,其數量為歷屆之最。 4.上海世博會主題館屋面太陽能板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雄偉壯觀,是目前世界最大單體面積太陽能屋面。 5.主題館墻面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生態綠墻,該綠墻面積為5000平方米。 6.投資為286億元,財政總預算將達到3000億-4000億元。 7.世界上保留園區內老建筑物最多的世博會園區。約有2萬平方米歷史建筑得以保留。世博會博物館與城市足跡館都設在原江南造船廠的老建筑內。 10.首次同步推出網上世博會。 11.世界上單體量最大的公廁。 12.世博會園區面積最大:園區在市中心占地5.29平方公里。 08 洋山深水港 今茲吞吐四千萬 三步騰超一百年 洋山深水港自2005年12月開港,經三期工程,截止到2018年,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集裝箱碼頭,年吞吐量達4000萬標準箱,這個數字是全美國所有港口加起來的吞吐總量,也是目前全球港口年吞吐量的十分之一。2019年是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實業計劃部分發表一百周年,《方略》中有建設東方大港的設想。今茲:今年。 09 兩彈一星 ![]() 默默無聞甘奉獻 錚錚有志敢攀登 “兩彈一星”指核彈、導彈、人造衛星。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制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兩彈一星”是新中國偉大成就的象征,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兩彈一星精神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 10 諾貝爾獎 爭獎學人曾切切 食蘋鳴鹿正呦呦 ![]()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因發現治療瘧疾的新藥物療法,和一名日本科學家及一名愛爾蘭科學家分享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瘧疾等病治療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屠呦呦由此成為迄今為止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本土中國科學家 、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由此實現了中國人在自然科學領域諾貝爾獎零的突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