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朝詩人,李商隱的存在感比不上李白、杜甫之輩,盡管我們都讀過他的詩,但對他終究沒能留下大的印象。李商隱的詩最大的特點就是“情致深蘊”,無論什么題材,都滲透著他的真情實感?;蛟S就是因為這樣,李商隱的愛情詩尤為動人。七夕讀愛情詩,別錯過李商隱,他這4句詩太動人! 1、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啤だ钌屉[《夜雨寄北》 李商隱的妻子王氏,是王茂元的女兒,我們不知道這份愛情對于政治的影響,只知道李商隱背叛了對他有深恩的令狐綯父子,然后娶了王氏。說得煽情一點,他拿自己的過去,換來了這個女人;說得功利一點,這曾是他僅有的維系。可無論怎么說,他是很愛她的。 學這首詩的時候還是初中,后來知道了背后的故事每次念到都會鼻子一酸,據說是詩人在巴蜀的某個雨夜寫給自己遠在長安的妻子的。其實呢,李商隱在寫這首詩的時候,妻子已經去世了,而在遠方的他還不知道這個消息,還盼望著,何時歸去,同夫人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詩中的那個人已經永遠消失于世了,他還一無所知地在長夜中寫著深情的憧憬。 2、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唐·李商隱《錦瑟》 很多人誤解了這句詩的意思,這句詩的意思應該這樣翻譯:這些情感何必等到事后成為追憶時才覺得它很珍貴,就在當時就知道它很珍貴而有一種惘然感覺了。“可待”的意思是“何必等到”,至于“只”字,在唐代的用法是表示限定范圍,不是轉折。 如果我問你,這世間有哪些美好的事物,愛情一定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答案。不過,李商隱所說的“情”并不局限于愛情,更有親情、友情,亦或皆有之。情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這些情感終究會隨著時光化為永遠無法回去的當初。正因為曾經擁有,所以如今才會遺憾悵惋。 3、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無題》 這是需要多少地寬容理解后才能達到的默契??!愛情中最難得的,便是這樣,彼此心中的一片雪亮。這一句詩太過耀眼,以至于人們只記住相戀之人心有靈犀,忘了那凄愴的結尾?!班涤嗦牴膽偃ィ唏R蘭臺類轉蓬”,心有靈犀的浪漫,終究抵不過庸俗的生活趨于平淡。 不過這其實也是人生的常態,兩個人在一起,久了,最好的狀態莫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你懂我所思,我知你所想,同進退共患難,相顧一笑兩無言。 4、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隱《無題》 李商隱的《無題》總有一個特點就是,朦朧曖昧、撲朔迷離,或許是他下筆時自己也如夢似幻,剪不斷,理還亂,無法將自己的心情說個明白。不過似乎也因為這樣,他的詩別具一格。這句詩真是一下子寫到了心坎上,愛情終究是無望了,所以只愿那顆向往美好愛情的心不要和春花爭榮競發,刻骨相思終究會成灰啊。 李商隱最出色的愛情詩,一如既往的難以讀懂李商隱的古詩在文學史上有很高的名氣,對我們今天來看,對于他的評價也很高。尤其李商隱的詩歌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雖然很多詩歌難以讀懂,不知道他所表達的真正意義是什么,但是卻并不妨礙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喜歡他。 ![]() 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古詩依然是李商隱最為出色的愛情唐詩之一,依然是一如既往的難以讀懂,但是最后14個字,讀起來還是還是精巧的。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后清宵細細長。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這首唐詩就是李商隱《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李商隱非常著名的一首愛情詩作。從主題上來說,這首唐詩的內容寫的是青年女子愛情失意的幽怨。我們今天看李商隱的那些詩篇,大都充滿著一種低落的情緒。充滿著纏綿情感的表達,想象力非常豐富,但情感的表達也是非常真切,這些共同構成了李商隱愛情詩歌的主要特點。 ![]() 唐詩的一開始就把我們的目光拉到了1000多年前一個女子的閨房之內?!爸貛钕履钐?,臥后清宵細細長”,古代女子的閨房被包裹的非常嚴實,而且也充滿著幽靜之美,層層帷幕深垂,把這個女子層層疊在里面,讓她的愛情找不到出口。這是在書寫女子居住的環境,也是在表達女子的愛情,也如同這層巒疊嶂一般,深深地被埋在其中。 ![]() 這個女主人公就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獨自臥在床上追思以前的往事,漸漸的感覺到這個夜晚非常的漫長,什么時候才能真正的看到結果。接下來的詩句在某種程度上點出了主題?!吧衽脑菈?,小姑居處本無郎”因為這愛情實在是太過失意,所以她也就想想到巫山神女和楚王之間的故事。雖然能只不過是一件傳說,甚至不過是夢中相見而已,一場夢境而已,不過是虛幻的。而現在女主從居住的地方,或許本來就是獨處的。看似平淡,實際上滿腹辛酸。 ![]() 接下來的詩句李商隱以現實當中的客觀事物來映射主觀的感情?!帮L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菱枝本柔弱,而風波 “不信”,一陣風吹過,使的“菱枝”東倒西歪,就如同斷了一般。這首古詩其實也得寫抒情主人公的內心情感。總覺得自己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但是真正動了心動了情,卻再也沒有辦法保持平靜,保持坦然。“月露誰教桂葉香”像那具有芬芳美質的桂葉,卻無月露滋潤使之飄香。 ![]() 最后的詩句是這首古詩當中最為精彩的詩句?!爸钡老嗨剂藷o益,未妨惆悵是清狂”,即便是今天這種苦苦的相思,并沒有什么益處,沒有什么好處,不管對于兩個人愛情的增進,還是對一個人未來對愛情的向往,都沒有什么太大的好處,但是有的人惆悵的心,至少也說明自己已經是癡情,已經是動了真心了。 李商隱的古詩就是如此,描寫的不過是一個人暫時的情感感受而已,其中不乏婉約質感,而且他所表達的不也不僅僅是愛情的主題,更有對自己人生經歷的回顧在里面。 ![]() 李商隱的悲劇就在于生活在晚唐時期,想要掀起一股政治風浪,卻不得如愿,最后只能在兩派的夾縫當中難以維持。雖然愛情收獲一段相濡以沫,但是最后卻也只能是勞燕分飛。這種仕途的不順利和人生的悲劇,鑄成了他對于人生,對于命運有獨特的感受,而這樣的感受反映到詩歌當中,就是這首古詩所表達出的那種婉約,敏感,多愁善感的內心世界。 李商隱最纏綿悱惻的一首愛情詩,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李商隱作為晚唐時期最為大家所熟悉的一位大詩人,他一生寫過了無數優美動人的愛情詩,而他的這些愛情詩,也正是唐詩里最令人感動的名篇。其實最能夠打動人心就是愛情,無論這些作品經歷了多久的歲月,只要我們再次讀起這些作品時,依舊還是會被作品中的那一份深情所感染。這也正是愛情的力量,而這樣的一種力量,更是沒有時空的界線,它能夠直擊我們的心靈,洞穿我們的靈魂。 愛情詩往往都是描寫的很是傷感,也無比的深情,同時又是令人悲痛,這也正是愛情詩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但是對于很多人來說,往往可能只讀到一兩句經典的愛情名句,便是會被打動,從而引起我們的深思,使得我們會陷入自己的愛情世界里,去回想過往的那些美好的愛情時光。這也正是文學所帶給我們的感動,以及文學所獨有的魅力。 ![]() 李商隱的愛情詩應當說也最為深情,也最纏綿悱惻,往往可能只是寥寥數語,但是讀來卻是令人肝腸寸斷,例如他的這首《暮春獨游曲江》,便是一首難得的佳作,通篇描寫的很是傷感,同時也把內心的那種思念之情,描繪的淋漓盡致,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暮秋獨游曲江》唐代:李商隱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唐朝很多的詩人,他們在描寫愛情時往往只是一個形式,可是李商隱的顯然不是,他詩作中的那個她,那在現實生活中一定是真實存在,如果不是有這么一個她的話,他也不可能寫出那些優美,而且又傷感的愛情詩來。我們從他的那些愛情詩中,感受最多的還是深情,以及他對于愛情的理解,而也正是這種深刻的描寫,也令他的作品顯得更加的悲痛,也更加的凄美。 這首《暮秋獨游曲江》通篇很是傷感,雖然看上去只是那信手拈來,但是卻是同樣寫出了新意,也充滿了詩情畫意,當然最為令人感動的還是詩作中的那一份凄美,以及詩人對于思念的深刻的描寫,也令這首詩最終成為了唐詩里的愛情名篇。 ![]() 第一二句描寫的就很是凄美,也很是傷感,盡管詩人只是在描寫荷花,便卻是借用荷花這一植物,從而也抒發內心的悲痛之情,“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等到春天荷葉剛剛生長出來的時候,我們便是要開始分手了,而這樣的一種分別,也是最令我感傷,等到秋天荷葉開始枯萎了之后,我最心愛的女子她又逝世了,這個時候又生出了更多的悲傷。在這兩句中,詩人以一種極為凄美的口吻,把內心的那種悲痛之情描寫的可謂是入木三分。 ![]() 第三四句描寫的就更加的悲痛,也更加的深情,“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只要我們還生活在這個人世,情意總是會天長地久,我此刻內心是有多少的惆悵?只能是一個人獨自望著那江水,聽著那江水的聲音,顯得更加的悲痛。最后這兩句詩人以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來描寫,從而也令這兩句顯得更為深情,也更加的感傷。 ![]() 李商隱的很多愛情詩,那都是別具一格,比起別的詩人來要更加的深情,而他的這首《暮秋獨游曲江》,也正是詩人最為令人感動的一首作品,通篇描寫的可謂是感人肺腑,同時又纏綿悱惻,字里行間盡是詩人的一片悲痛,以及深情,所以這樣的一首作品,也最是能夠表達出內心的那種思念之情。 李商隱冷門的一首愛情詩,讀過的都是博學之士他是晚唐詩壇最著名的詩人;他的詩深得白居易喜愛,白居易甚至說希望死后能投胎做他的兒子;他和杜牧齊名稱“小李杜”,和詩仙李白、詩鬼李賀并稱“三李”;他就是晚唐詩壇雙子星之一的李商隱。 說到李商隱,很多人可能對他印象最深的詩句是一些朦朧愛情詩,像今天用來謳歌老師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出自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還有《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等。 為什么說這些是朦朧愛情詩呢,因為我們大家都知道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的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相當美,拿上面兩句舉例,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但是你看懂了嗎?你知道他寫的是什么嗎?沒有,你只是覺得他寫得美,但并不知道他寫的是什么,甚至不能確定是不是愛情詩,很朦朧,很美,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理解。所以我們姑且說他是朦朧愛情詩。 ![]() 但李商隱的愛情詩不光是這樣朦朧隱晦的,還有一些很直白也很美的詩,例如今天我們讀到的這首《端居》,全詩28字,翻譯過來就是:我想你了。 《端居》唐·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隱一生中對他影響最大的一件事就是“牛李黨爭”,而且他一生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郁郁不得志,最終含恨而終。所以他的仕途也是很坎坷的,一生都郁郁不得志,大部分時間客居在外,漂泊他鄉。這首詩從題目就可以看出,端居就是閑居的意思,什么人才會閑居,沒有事情干的人才會閑居,陶淵明會閑居,是因為他厭倦了官場的名利爭斗。我們知道李商隱是積極出仕的,所以他不想閑居但是卻不得不閑居。而人一旦空閑下來,最想的是什么?是家人,是妻兒。所以這個整首詩就是李商隱寫給遠方妻子的情書。 ![]() 杜甫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奔胰说男艑τ诳途赢愢l漂泊在外的人來說是一種生活的助力劑,一種精神上的慰藉。但是詩人說“遠書歸夢兩悠悠”,就是遠方妻子的書信沒有收到,不僅如此,還有歸夢也落空了,什么是歸夢?就是在睡夢里回到家鄉。這種思念真的是很煎熬。這還不算,詩人前面不是說歸夢落空了嗎?說明他要么失眠了要么就是夢醒了。所以他接著說我醒來一看啊,只有空蕩蕩的床對著寂寥凄寒的秋夜。不由得加劇了內心的孤寂凄涼,也更深切表達了對家人妻子的思念。 后兩句詩人從屋內轉到屋外的景物,“階下青苔”表明詩人寂居異鄉,平日很少有人來往,階前才會長滿了青苔,更凸顯出寓所的冷寂。紅樹,則正是暮秋特有的景象。在中國詩歌里面有一些特有的景象,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而秋天更容易激發起人們對家鄉的思念。青苔、紅樹,色調本來是比較明麗的,但由于是在夜間,在迷蒙雨色、朦朧夜月的籠罩下,色調便不免顯得黯淡模糊。在滿懷愁緒的詩人眼里,這“階下青苔與紅樹”似乎也在默默相對中呈現出一種無言的愁緒和清冷寥落的意態。 ![]() “雨中寥落月中愁”一句將全詩的愁推向一個高潮,也推向一個具象化,雨中和月中一般來說不會是一個夜晚的景象,那么今夜難眠外面是細雨蒙蒙還是月色朦朧呢?不知道。這樣就將現實的景象和記憶結合到一起,無形中將時間的內涵擴展延伸了,暗示出像這樣中宵不寐,思念遠人已非一朝一夕。不管是晴朗的夜晚,還是陰雨的夜晚,詩人眼中的景物都是一樣的愁,這是因為詩人內心本就是愁的,正所謂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同時聯系開頭的“遠書”、“歸夢”,那這“雨中寥落月中愁”的青苔、紅樹,遙遙相對,經歷著共同的風雨憂愁,不正是詩人和遠方的妻子天涯相隔彼此思念的象征嗎?不管是風雨之夕,還是月明之夜,胸懷愁緒而寥落之情都難以排遣,這溢出屏幕的相思之情不禁教人心生憐意。 ![]()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李商隱的愛情詩確實寫得很好,其中有《無題》、《錦瑟》等很隱晦難理解但是很美的詩,也有像《端居》、《夜雨寄北》等很直白很好理解也很美的詩。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唐代:李商隱《端居》 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strong>他這樣說,大概是因為故鄉已經沒有了可以思念的人。王粲《登樓賦》云:“人情同于懷土兮,豈窮達而異心!”懷念故土,當然是懷念故鄉的親友。想家,是古今每個人都有著的情結,并不會因為圣人之訓,而忘記那份眷戀。 人為了生存,為了夢想,遠別親人,奔走他鄉。冀望著能夠有所際遇,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華,實現自己的抱負。于是一個人獨自應付著外面世界,披荊斬棘開拓出自己的道路。然而人生從來不是一帆風順,世事常不似自己所想。往往迷失于茫茫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遠在故鄉的親人,時刻牽掛著自己,一封封的書信頻繁問候,言語之中都是期盼著自己能夠早日歸還家鄉??鄧@自己一身長大,困頓無成。夢想那么遙遠,不知道何時能夠如愿,亦不知能不能夠如愿,心中又不愿便放棄。自己也同樣非常思念遠在千里的親人,無時無刻不想著回到他們身邊,但是苦于“君問歸期未有期”,面對親人的拳拳之心,亦不知道如何回復。自己的苦悶、憂愁,也不愿意告訴他們知道,以免徒添他們的擔憂,而一無所益。 張季鷹見秋風而思故鄉,命駕千里而歸。而自己卻做不到那樣。對著秋天的凄風寒雨,青苔枯黃,紅葉飄零,冷月嚴霜,種種蕭條景象,只是徒自悲傷、嘆息,自怨自艾。悲傷自己的孤獨寂寞,無依無靠;嘆息自己無力擺脫困境,不能做出一些改變。不能怨時,不能怨命,只能怨恨自己。 隨著時光不斷地飛逝,遠離親人的時間也越積越久,一切都在變化著,人漸漸老去,再也回不到昔日那樣??v使自己終有那么一朝,能夠夙愿得償,掙得衣錦還鄉的榮耀,恐怕也換不回曾經的歡娛。想到此處,則更加痛苦。不禁問自己又為著什么苦苦淹留,這樣做到底是對還是錯?唉,另一個聲音,仍然堅毅地說:“不能歸去”。將恐夢終將與愿相違,徒抱無涯之戚。 李商隱這首詩同樣很孤獨,把內心的相思之情,描繪的淋漓盡致!李商隱是中國人最為熟悉的一位晚唐詩人,對于他的很多作品,那也都耳熟能詳,作為一位偉大的詩人,他一生寫過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名篇,其中最為令人感動的則是愛情詩,在他的筆下愛情被描繪的纏綿悱惻,同時又無比的傷感,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愛情也是這個世界上最為令人向往的一件事情,可是愛情它又是很是令人受傷,以至于很多人都在愛情中倍受煎熬。 那李商隱也正是由于經歷了很多的愛情,才能夠寫出那些令人感動的優美詩篇,而他的那一系列的愛情詩,每一首都是精品,字里行間更是流露出了一種真切的情感,也正是有了這一份細膩的情感,才使得他的作品顯得更加的深情,也更加的能夠打動我們。雖然他的那些詩作距離我們有著上千年的時間,可是當我們讀起來時依舊會被他作品中的那一份深情所感動。 ![]() 李商隱很多愛情詩都無比的深情,也很是傷感,同時有的還無比的孤獨,特別是他的這首《春雨》,便是一首很孤獨,同時也很傷感的作品,通篇描寫的纏綿悱惻,另外還把內心的那種相思之情描寫的淋漓盡致。這樣的一首優美而傷感的作品,也是最值得我們一讀。 《春雨》唐代:李商隱 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 這首詩盡管表面看是在寫雨,但是詩人卻是另有所指,無非是借雨抒情,從而表達內心的那種相思之情,這樣的一種寫作方式,從而也令這首詩顯得更為獨特,也更加的令人感動,我們從這首詩中,感受更多的還是詩人那一份細膩的情感,以及詩人對于愛情的理解。作為一位有著深厚情感的詩人,他也正是把自己內心的那種傷感之情,以及深深的懷念之情,以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娓娓道來。 ![]() 首聯描寫的就很是傷感,也無比的深情,同時還有一絲孤獨之感,“悵臥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新春剛剛來到之時,我正好穿上了一件白色的新衣裳,一個人默默地躺在床上,這幽會的白門冷落了,從而也令我更加的傷感,也更加的悲痛。在這兩句中,詩人重點刻畫了自己內心的一種變化,描寫的很是孤獨。 ![]() 頷聯也是整首詩最經典的兩句,而且描寫的也更加的傷感,同時也更為孤獨,“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隔在著雨絲望著遠處的紅樓,這令人更是愁腸百結,只好是一個人在這珠簾一樣的細雨中,獨自淋著雨回來。在這兩句詩中,詩人又再一次描寫到了自己的內心的感傷之懷,從而也令這首詩顯得更加的悲痛。 頸聯詩人又是筆鋒一轉,從而直面描寫內心的相思之情,“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在這凄楚的暮春時節里,使得這路途更加的遙遠,可是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寄托我內心的憂愁,也只有在夢中,我才能夠與你再次相見。詩人也正是描寫了內心的那種相思之情,而且描寫的極為傳神。 ![]() 尾聯詩人又再一次地描寫了這種孤獨的相思之情,這樣的一種描寫,也令這首詩更加的悲痛,也更加的凄美,“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其實耳環和情書我早已備好了,可是要怎么樣才能夠送到你的手中?只有寄希望于那萬里長空中的大雁,希望它能夠了解我的悲痛,可是把我東西寄給你。 李商隱的很多情詩,初讀的時候都會覺得很平淡,但是只要細細讀來則是會發現,他作品中其實處處流露出悲痛,處處盡管溫情,而這首《春雨》,雖然是在寫雨,他詩人更多的還是表達了一種相思之情,同時描寫的也是很孤獨,把內心的那處相思之情,以及孤獨的感受,描繪的很是感人。 李商隱的這首七絕,將無聊寫得極有情韻,尾句是千古名句 李商隱是繼李白杜甫之后,唐代最偉大的詩人,杝的詩富麗精工,讀來有無限的美感,讓人非常喜歡。今天小樓再推薦李商隱的一首七言絕句《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這首詩的尾句“留得枯荷聽雨聲”,是傳唱千古的經典名句,連”平素不喜義山詩”的林黛玉,都對這句詩情有獨鐘。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這首詩寫于大和八年(835),題中崔雍崔袞是李商隱的從表兄弟。大和七年(834),李商隱應試不中,投奔從表叔也就的崔雍崔袞的父親崔戎,所以二崔與李商隱不僅是親戚關系,還有很好的交情。李商隱離開崔家后,旅宿在駱姓人家的園亭里,無聊之中,思念起二崔,寫下此詩。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竹林掩映的船塢潔凈無塵,水邊的駱氏亭異常清幽,在這潔凈清幽的環境中,李商隱思念起了遠在長安的崔氏兄弟,他的思念被重重高城阻隔。 ![]()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秋天的陰云久久不散,打霜的時節也來得晚了,池水中留得一池枯荷,雨點打在上面,有一種特別的美感。 此詩最為人贊賞的是最后一句,不過再好的詩句,也必須與全詩融為一體。詩的首句便營造出一種的非常清幽的意境,在清幽的環境中聽雨,本就極有情韻。第三句“秋陰不散”,已含雨意,陰云不散,自然是要下雨了。 “聽雨”本身蘊含著一種特有的意境和神韻,與“枯荷”殘敗衰颯的意象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清寂的美感,而詩人在這種情境中思念二崔,情味悠長。 ![]() 清人紀曉嵐在《玉溪生詩說》中說:分明自己無聊,卻就枯荷雨聲渲出,極有余味;若說破雨夜不眠,轉盡于言下矣?!扒镪幉簧ⅰ逼稹坝曷暋保八w晚”起“留得枯荷”,此是小處,然亦見得不茍。 李商隱的一首千古神作,文藝青年的標配,別告訴我你沒收藏! 在文藝青年的世界里,李商隱的《無題》組詩簡直就是‘文藝范’的通關法寶。誰要是不能順口來上幾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那簡直就是“文藝圈”里形同‘白丁’的人。 眾所周知,李商隱一生都處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郁郁不得志。因此他的多數詩作都像蒙著一層淡淡的霧,叫人難以捉摸。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他的詩作才帶上了鮮明的個人特色,讓很多文藝青年如癡如醉。其實他的生命和他的詩作也不全都黯然,因為他娶到了一位賢淑的妻子王氏。 王氏出身富貴之家,但是卻從來沒有嫌棄過李商隱。為了生計,李商隱一生都奔波在求仕的路上,但王氏卻從無怨言,溫柔體恤,幫扶丈夫,夫妻二人感情很好。不幸的是,在他們成婚12年后,王氏病故于長安。當時,李商隱為了生計正寓居東川,并不知道妻子去世的消息。今天筆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暮秋獨游曲江》也是李商隱的一首佳作,被一眾網友評為‘千古神作’,成為文藝青年的又一標配。不知道愛好詩詞的你有沒有收藏!這首詩是李商隱在妻子去世的第六年回到長安后所作。 暮秋獨游曲江 李商隱(唐)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這首詩開篇就言恨?!昂扇~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兩句中有4字重復,這是李商隱慣用的技法。例如在他的名篇《夜雨寄北》“巴山夜雨漲秋池,何卻話巴山夜雨時”就重復引用了‘巴山夜雨’4個字。這種重復會帶給人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夜雨寄北》是從下雨的現在穿越到回憶下雨時的將來,而這首《暮秋獨游曲江》則是從荷葉初生穿越到荷葉枯落時,時序也從春穿越到秋,荷葉也由榮變枯。一切都在變化,唯一沒有變化的就是詩人心中滿腔的遺恨。恨從何來呢? 恨自己一生郁郁不得志?還是恨經年的漂泊?亦或是恨自己沒能見到妻子最后一面?這些憾恨無疑一直都存在于李商隱心中的。這一點從他大量的《無題》組詩中就可以感受比出來。但這些深藏在心中的‘恨’在與愛人的生死相隔面前就變得無足輕重了。失去愛人的傷痛不可估量,春也恨,夏也恨,秋也恨,冬也恨,相思愁苦重,綿綿無絕期。接下來兩句“深知身在情長在,憂望江頭江水聲”,李商隱直言其情。盡管陰陽兩隔,但只要他瘦弱的身軀還在這世上存在一天,他對妻子的感情就仍然會存在一天。他在此句中表露出的這種至死方休的執著,與他在《無題》詩中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何其相似。對很詩詞愛好者而言,李商隱的詩歌與其說是用筆墨寫下的,不如說是用他的深情寫下的。深情是李商隱的特質,是烙印在他骨子里支撐他性命的東西。這也是為什么李商隱的詩歌能夠穿越千載,得到很多文藝青年追捧的原因。 這首詩雖然不像《無題》組詩那樣隱晦難懂,但詩中的深情是詩人在失去妻子后最真實的內心寫照。問世間情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許?唯此深情,不需要太多隱晦華麗語言,只是直白講出,也必感人至深。 全詩只有四句,前三句都是在直接言情說恨,但在結語處卻收了起來,只寫眼前的江水,“悵望江頭江水聲”。詩人不是在聽江水聲,而是在望江水聲。他并不是在使用通感修辭,而是在刻意混淆聽覺與視覺的界限,以此來凸顯他深入骨髓的痛苦茫然。 ![]() “痛到極致是無言”,妻子去世后李商隱的心后沒有了歸宿,仕途也依舊渺茫無處,詩人此時不知道自己的前路在哪里,更不知道還有誰能陪自己走下去。江水東逝,逝者如斯,詩人此時早已經痛到極致,痛到無言了。 寫下此詩不到涼年,即公元858年,李商隱久在鄭州孤獨離世了。對于李商隱而言,死亡或許還是一種解脫吧。千百年后,當我們讀到此詩時,你是否會為詩人的深情和不幸流下一滴嘆息的眼淚呢? https://www.360kuai.com/943704f78fa6d3419?djsource=ZF90WY&refer_scene=0&scene=3&sign=360dh&uid=4c6aa79a1e74d054f68559405c9da904&tj_url=92d89b8a4428ee61c 在古代詩人的筆下,春天或許是最值得謳歌和描寫的。相比蕭瑟的秋天冬天,春天帶來了太多的生機。無論是田野當中的景色,還是春天活躍的生命,都能夠給詩人帶來獨特的感悟。 ![]() 我們在之前也曾經讀過很多關于春天主題的詩歌?;ǘ涞拈_放,流水的解凍,樹葉的生出嫩芽,叢林間小鳥的歌唱,大雁的北歸等等等等,甚至還包括春雨相關的描寫有很多,都給世人帶來了別出心裁的感受。今天我們帶來的這首古詩并不太知名,這是一首描寫暮春景色的古詩,表達了詩人惜春之情。其中不乏有愛惜時間的描繪。但是相比這首古詩的內涵來說,詩人的名字卻是一個亮點。 ![]()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林鶯啼到無聲處,青草池塘獨聽蛙。 這首古詩的題目非常明確,就是《春暮》,在題目當中就已經明確的告訴了我們,描寫的景色就是暮春之景。也就是春天即將過去,夏天即將到來的那一段時間。春天寓意著很多的內容,也代表了詩人很多的情感。春天有花朵的開放,但同時也伴隨著花朵的凋落。 ![]() 這首古詩的作者是曹豳(bīn),關于這個字,我們可能見到的不多,絕對屬于冷僻字了。其實這個字代表著古代的一個地名,在今天的陜西旬邑一帶。在《詩經》當中就曾經有過《豳風》,著名的七月流火就出自《國風·豳風·七月》。 ![]() 既然寫的是暮春的景色,所以在這首古詩的一開始,就談到了花朵的凋落。“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要知道這個時候,伴隨著花朵的凋落,而且春天百花盛開,此時人們對于遍地的花朵已經沒有了特別的感受,所以路上的落花也已經無人打理。 相比落花的衰敗,更讓人吸引眼球的是滿眼濃郁的綠色。視野到處都是綠色,無邊無際遍及天涯。春天卻是如此,樹葉剛剛長出來,但是到了夏天,是生長最為旺盛的時候,而且此時也帶來溫度的上升,樹葉之下更是一片陰涼地。 ![]() 此時林間的黃鶯鳥也已經不在鳴叫。春天是黃鶯最活躍的時候,它們嘰嘰喳喳帶來春天的訊息,但同時也讓很多的思婦想念遠方的游子。隨著春天的過去,黃鶯鳥也沒有了以往的活力,現在也不在樹林間嘰嘰喳喳了。 ![]() 所以詩人只能獨自一個人走向長滿青草地池塘旁邊,傾聽青蛙的叫聲。青蛙的叫聲是夏天當中獨有的景色。尤其是雨后的池塘旁邊,晚上的時候時常會有蛙鳴。這樣的景色,在我們的少年時代是曾經有所感知的。在今天生活在城市當中,已經很難找到這種生活的感受。 其實古詩的主旨也非常簡單,就是在感慨花朵凋落的時候,突然看到滿眼的蔥綠;在感慨黃鶯鳥不再鳴叫的時候去獨自傾聽蛙鳴。對于春天的逝去很是感慨,但對于迎來的新事物,也充滿期待。 秋日私語 | 聽!20首最美落花詩詞嘆落花如雪,一片一片翻飛,美而傷感;嘆春光老去,一剎一剎彈指,芳華匆匆。時光輕輕留下足跡,卷起昔日的美麗悠然遠去,在黎明來臨前,散盡那段甜甜的芳香…… 《曲江》 唐·杜甫 一片花飛減卻春,風飄萬點正愁人。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唇。 江上小堂巢翡翠,花邊高冢臥麒麟。細推物理須行樂,何用浮名絆此身。 《落花》 唐·李商隱 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腸斷未忍掃,眼穿仍欲歸。芳心向春盡,所得是沾衣。 《蝶戀花·春景》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東欄梨花》 宋·蘇軾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 《千秋歲》 宋·秦觀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亂,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 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鹓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點絳唇》 宋·秦觀 醉漾輕舟,信流引到花深處。塵緣相誤,無計花間住。煙水茫茫,千里斜陽暮。山無數,亂紅如雨。不記來時路。 《寄人》 唐·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相見歡》 南唐·李煜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臨江仙》 宋·晏幾道 夢后樓臺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蝶戀花》 宋·歐陽修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浣溪沙》 宋·周邦彥 樓上晴天碧四垂,樓前芳草接天涯。勸君莫上最高梯,新筍已成堂下竹。 落花都上燕巢泥,忍聽林表杜鵑啼。 《落花》 宋·朱淑真 連理枝頭花正開,妒花風雨便相催。愿教青帝常為主,莫遣紛紛點翠苔。 《水龍吟》 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 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不恨此花飛盡, 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 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葬花吟》節選 清·曹雪芹 獨把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欸乃歌戲王穉川》 宋·黃庭堅 花上盈盈人不歸,棗下纂纂實已垂。臘雪在時聽馬嘶,長安城中花片飛。 《宿新市徐公店》 宋·楊萬里 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花落未成陰。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北陂杏花》 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占春。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落花》 唐·嚴惲 春光冉冉歸何處,更向花前把一杯。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 《蝶戀花》 王國維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暮。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七首蟬鳴古詩,感受最熱烈的夏天! 伴隨著第一聲蟬鳴,春天已經走遠,夏天帶著燦爛且熱烈的陽光強勢登場!知了雖小,卻有著大大的能量,一聲一聲響徹晴空, 就像透過樹蔭灑在墻上地上斑駁跳動的陽光一般讓人無法忽視,縱使相隔多年也無法忘卻,這是夏天特有的印記。蟬鳴嘹亮,歲月悠長,下面與大家分享七首蟬鳴古詩,讓我們循著夏天的步調看詩和遠方。 1. 《蟬》——唐·虞世南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蟬垂下像帽纓一樣的觸角吸吮著清澈甘甜的露水,響亮的聲音從挺拔疏朗的梧桐樹枝間傳出。這蟬聲的流傳不是因為風的緣故,而是因為蟬居的高。 蟬不依賴于外物,憑借自己的努力達到自己高遠的追求,這樣的行為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2. 《新蟬》——唐·盧仝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長風翦不斷,還在樹枝間。無蟬鳴,不夏天。 蟬,是夏天最熱烈的歌者。伴隨著炎熱,它將盛夏歌唱得熱鬧而歡樂。天越熱,蟬鳴越響。 3. 《六月三日夜聞蟬》——唐·白居易 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 蟬鳴聲響起,便知道盛夏來臨了。蟬似乎永遠都不知道疲憊,它們聚集在街邊的柳樹上,在路旁的梧桐葉子里,無論是午后還是夜晚,總是“知了知了”唱個不停。 或許曾抱怨過這份聒噪,但這卻是夏天里不能割舍的回憶。 4. 《長興里夏日寄南鄰避暑》——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蟬噪樹蒼蒼。開鎖洞門遠,卷簾官舍涼。 欄圍紅藥盛,架引綠蘿長。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鄉。 從古至今,每個人心中夏天的溫度都不一樣,夏天的消暑方式也都不一樣,但蟬鳴聲貫穿了所有人的夏天。蟬鳴起了又落,有人長大,有人離開,生活每一天都在改變,不變的只有夏日里那不知疲倦的蟬鳴。 5. 《聞蟬》——唐·來鵠 綠槐陰里一聲新,霧薄風輕力未勻。莫道聞時總惆悵,有愁人有不愁人。 山陰不擾,綠林也閑,夏天的蟬鳴又起,你在思索什么,為誰而憂愁,又有誰為你而愁呢? 6. 《蟬》——唐·雍陶 高樹蟬聲入晚云,不唯愁我亦愁君。 何時各得身無事,每到聞時似不聞。 蟬鳴是夏天最平常的事了,但心境不同,聽時的感受便也不同。聽到蟬鳴時,你會想起什么呢? 7. 《早蟬》——唐·賈島 早蟬孤抱芳槐葉,噪向殘陽意度秋。也任一聲催我老, 堪聽兩耳畏吟休。 得非下第無高韻,須是青山隱白頭。 若問此心嗟嘆否,天人不可怨而尤。 對于大多數人而言,蟬鳴是夏天熱烈的回響,但于賈島而言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
|
來自: 王生不易 > 《中唐晚唐詩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