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 “返樸”編譯組(董曉怡、木槐等) 在上世紀70年代后期,Alexei Starobinsky是宇宙暴漲理論的早期推動者之一。80年代,Viatcheslav Mukhanov等人的研究工作對宇宙暴漲理論貢獻巨大。Rashid Sunyaev的主要貢獻在于在70年代預言了宇宙微波背景中的聲波峰值以及隨后的對這些模型進行檢驗的觀測實驗。因為宇宙暴漲理論對我們所知的大量已觀測宇宙的性質(均勻性和平坦性)給予了合理解釋,所以目前它被認為是基礎物理和宇宙學中最為相關的理論發展之一,同時它也提供了一個可以解釋宇宙原初漲落的理論,這是其它理論所不能及的。在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的框架中,暴漲理論認為,宇宙的原初漲落來源于一個微觀尺度上的量子效應,其在一個宇宙尺度上產生各種宏觀效應,這些最終顯示成為宇宙的大尺度結構。 宇宙暴漲模型提出的很多理論預言已經被若干實驗證實,它對當代宇宙學貢獻巨大。 “宇宙原初密度擾動的計算是理論物理學中最為優美的成就之一,它為我們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并且令人驚嘆地被實驗證實了。”ICTP主任Fernando Quevedo解釋說:“三位獲獎者對這一領域的重要貢獻符合ICTP為狄拉克獎章設定的高標準。” ICTP的研究人員(Staff Associate)Ravi Sheth補充說:“他們在基礎物理領域就可觀測宇宙的研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的貢獻不僅僅體現在他們的準確預言上,而且反映在他們的工作以及他們個人對幾代宇宙學家的重大深遠影響上。” 早在2013年,Viatcheslav Mukhanov 和Alexei Starobinsky獲得總額50萬美元的格魯伯宇宙學獎(Gruber Cosmology Prize),理由是他們在發展形成暴漲理論方面有持續性的重大影響,其理論是對理解宇宙演化和結構的關鍵組成部分。他們的理論工作改變了人類對我們宇宙的起源和它的結構形成機制的觀點。他們為宇宙暴漲和時空度規的暴漲擾動理論做出了意義深遠的貢獻。其理論解釋了宇宙結構的量子起源,這是量子力學規律運用到宇宙大尺度上的一次最為令人驚嘆的實踐。由于他們的貢獻,科學家們終于可以為宇宙學的兩大基本問題給出令人信服的解答:為什么宇宙結構在最大尺度上是如此均勻?宇宙是從何處開始偏離其均勻分布的,即星系、行星、包括我們人類是從何而來的?
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CTP)的狄拉克獎章于1985年首次發獎,目的在于紀念其忠實的朋友、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P.A.M.狄拉克(Dirac)。獎章于每年8月8日狄拉克的生日頒發,授予對理論物理學做出過有重大意義貢獻的理論物理學家。頒獎典禮將在當年晚些時候進行,屆時三位獲獎者會就他們的工作發表演講。 ICTP掛出的歷屆狄拉克獎得主名單 主要編譯來源 [1] https://www./about-ictp/media-centre/news/2019/8/dirac-medal.aspx [2] https://www. [3] https://www./news/pressreleases/detail/iau1304/ 致謝:感謝清華大學物理系樓宇慶教授對本文的審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