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點贊560米剪紙長卷,民運會因剪紙更出彩! 著名民俗專家鄭州大學高天星教授到場指導 著名民俗學家倪寶誠先生指導 現場部分人員合影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是全國有影響的大型綜合體育運動會之一,每四年舉辦一屆。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將于2019年9月8日至16日在鄭州舉行。 剪紙(刻紙)是中國民間藝術的瑰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河洛剪紙作為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其意象吉祥的特殊表現手法,生動有趣的藝術造型,呈現獨特的藝術魅力。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迎接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在鄭州的隆重舉辦,在“迎民族盛會·慶七十華誕”主題活動中,鄭州市非遺傳承人曹慧貞設計主創,任志國、范秀香、陳晨、江俊鳴、周筱輝、白樺等剪紙愛好者參與設計了一套“情獻全國民族運動會”剪紙,全套共18幅,分別是:“龍娃中中”、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龍舟、獨竹漂、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腳競速、板鞋競速、民族武術、民族式摔跤、民族馬術、民族健身操。本套剪紙將作為“剪紙花·民族情”560米剪紙長卷的一部分,在第十一屆全國民族運動會期間亮相,并在全國巡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鄭州大學高天星教授寄語: 剪紙技藝是中國優秀傳統民族民間民俗文化。歷史悠久、傳播廣泛、傳承者眾、愛者廣大、風格鮮明、流派眾多。河南的剪紙技藝風格獨特、技藝精湛。在豫西、豫北、豫南等地形成了同中有異的特質和風采。鄭州剪紙傳承人曹慧貞,很好地繼承了河南剪紙技藝,吸收各地剪紙特色,獨具藝彩。匠心傳承、技藝傳承、文化傳承、精神傳承。其取材,根植黃河文化,根脈中原文化,兼容農耕風俗。有特色、有品格、有境界、有拓展、有意韻,有風采。備受藝界關注重視,廣受大眾喜愛。她近期創作的長卷,是中原剪紙技藝的精美佳作。讓中原剪紙在新時代綻放光彩,也是她和她的團隊為祖國七十周年奉獻的一首深情長歌。我為她點贊,為她們取得藝術新成果表達慶賀! 鄭州大學汪振軍教授寄語: 鄭州河洛剪紙傳承人曹慧貞女士為全國民族體育運動會主持、組織、創作的560米剪紙長卷,幾百人參與,歷時8個月即將完成,這是鄭州文化界的一件大事,有著非凡的文化意義。一是以剪紙為形式,以56個民族體育運動為內容設計創作,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創意,這是獻給全國民運會一份厚重的文化禮物。二是讓大家通過剪紙學習了解56個民族的特點、民族體育、民俗風情,增進對各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有利于民族團結,有利于形成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讓鄭州出彩,讓中原出彩。從形式到內容皆有特點。以“龍娃中中”為代表性符號元素,作品根植于深厚的中原大地。以中原為“中心”,輻射出去,傳播開來,彰顯的是中原文化的影響力。四是傳承文化,傳播精神。剪紙長卷的創作與制作,非一人之力完成,那么多剪紙藝人、專家學者、教師、學生參與,體現的是一種發自內心對于文化的熱愛,是一種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藝術創作;是一種不計功利、沒有報酬的無私奉獻;是一種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相互配合、團結一致的集體主義精神。創作這幅剪紙長卷的目的是:重在參與,為河南爭光,讓中原出彩。如果這種精神傳播出去,影響的將是無數個中原人、中國人。這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所催發的精神能量,將光照人心、光照大地、光照日月。 ![]() ![]() 2019年8月10日 ![]() 圖文來源:汪振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