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了朝歌暮宴,輸了關燈吃面”,衍生品交易就是如此,風險高,回報也大。 香港特區是中國目前最大的金融衍生品集中地。恒生指數期貨設計的初衷,正是因為1985年股災后,香港期貨交易所為投資者設計的能有多一種套利模式對沖市場波動風險而出來的產品。 香港交易所的衍生產品主要包含Warren(窩輪)、牛熊證和指數類產品。 “窩輪”Warrant,和權證產品類似,不過不同點是,只有特定機構可以創設認購權證。 它不是上市公司發行的,而是券商或投行創設的。窩輪到期不需要買股票或買股票交割,交易所自動把差價(市價超過認購價的部分)劃到帳戶上。 在港股市場,除股票窩輪,也有指數窩輪;還有道瓊斯等境外指數窩輪,以及和商品期貨掛鉤的窩輪等。這類產品設置為的是便于散戶參與交易。 牛熊證,顧名思義,有牛證和熊證之分,設有固定到期日,投資者可以看好或看空相關資產而選擇買入牛證或熊證。 牛熊證追蹤相關資產的表現,如同窩輪一樣,使用杠桿而毋須支付購入實際資產的全數金額。 牛熊證發行商通常是投資銀行,與香港交易所及相關資產皆沒有任何關連。牛熊證多數是以股票或股票指數作為標的資產,但也有不少其他資產,例如貨幣和商品等。 看好標的資產后市的投資者可選擇牛證,相反則選擇熊證。 那么股票差價合約是什么產品呢? 路透金融詞典中對差價合約的定義如下:泛指不涉及實物商品或證券的交換、僅以結算價與合約價的差額作現金結算的交易方式。 這種交易方式具有很強的“投機性”,由于它不涉及產品本身的交易,僅僅是以保證金作為風險保障,所以對于投資者來說它的投機性要比其它類型的交易更強。 為了控制差價合約的風險,抑制過渡投機,各國的金融管理機構都規定差價合約交易的經紀商或者投行等機構必須存放足額的保證金。 也就是說,無論客戶如何支付保證金,對于客戶的交易,經紀商或者投行必須在其上游提供清算以及流動性報價的機構處繳納足額保證金。 例如像貨幣類產品,可能參與的杠桿是500—100—50—25—5這種層層遞減的一個過程。 由于衍生產品對應的各類金融產品頗多,市場趨勢分為“震蕩”以及“單邊”,投資者如果對于產品標的不熟悉,而單一的以“技術分析”作為唯一判斷邏輯,容易出現誤判率增加,同時因衍生產品具備杠桿的屬性,投資者如果對于倉位管理不做任何控制和預防,往往結果容易出現爆倉。 交易衍生產品應該注意什么? 技術分析,買賣點位,這些都是其次的。如同考試一樣,最重要的是先審題,所以當你選擇一個衍生品種進行交易時,先閱讀交易規則,明確產品的各類參數以及交易規則,做好充分準備再進行投資。 由于衍生品所涉及的風險較其他金融產品高,所以并非適合每個投資者。投資者必須衡量其承擔市場波動風險及負擔虧損的能力。 所以在開戶時,都需要進行自行或者三方的風險評估,以確定是否適合個人需要。 以港交所指數產品為例對比: 參考回顧: 作者:任震鳴 Leb Re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