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奇參軍三年成師長,授軍銜前依然是師長,但榮獲三枚一級勛章 今天要講的是,小編覺得很神奇的一個小故事。一般來說,一個著名的將軍往往會從一個,低級軍官或普通士兵逐步成長為一個將軍。但世事沒有絕對,我國其中一個開國將領是非常特殊的。他從軍初起就是一名師長,在整個軍事生涯中經歷了無數的風風雨雨。直到新中國成立,他仍然是一個師長,這個“專一”的將軍名字是劉子奇,同時讓我們覺得很神奇。 那么我們先看看他的經歷,劉子奇于1928年加入紅軍,1929年成為瀏陽赤衛軍第四路軍指揮,第二年開始,成了瀏陽赤衛軍第2師師師長,開始了師級干部的傳奇經歷。 做了師長的劉子奇沒有自滿,然而深深感到自己缺乏能力。師長的責任很重為了不辜負上級領導的栽培,主動要求到紅一方面軍隨營學校學習。但是,師長的位置并不總是留給他的,所以劉子琪畢業后我去了湘贛獨立5師13團當了一個團長長。 劉子奇三年來,兢兢業業立過不少戰功再次回到師師長的位置。然而,又過了一年劉子奇又到紅六軍第18師當了團長。兩天后,他成為第18師的代理指揮官。這種起伏的經歷,大多數人都沒有機會去體會。 從抗日戰爭時期開始,八路軍進行整編,劉子奇被降為359旅旅參謀長。當時,他的旅長是陳伯鈞,副旅長是王震。后來,他們都是著名的開國將領。心服口服的劉子奇深知自身能力不足。此后,他又任晉冀軍區特務團團長、第二軍分區司令員。但是,在八路軍時期,他是不可能當上師長的。畢竟,只有具備那個實力的人才能師長的,比如劉伯承等等。 解放戰爭期間,劉子奇第一次被派到東北時仍是旅長,但隨著東北戰爭的深化,劉子奇又成了師干部,最后擔任了第四野戰軍第165師的團長。這樣的履歷在我國軍中是非常罕見的,從加入紅軍擔任師長的劉子奇,到共和國成立前依然是師長。 值得一提的是,1951年,劉子琪被派往朝鮮戰場。他的職位是第47軍中國志愿軍第140師。可能劉子奇真的和師長有不解之緣吧。在授勛前還是是師長的劉子奇,直到1955年授予軍銜,最終成了少將,并且該級別上升到副軍級,不得不說,在一生的最后階段突破了桎梏。 雖說他只是少將,但他在1955年獲得了三枚一級勛章,即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和一級解放勛章。全國少將里面,只有15人能獲得這一榮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