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 無數次的翻越秦嶺 每次都要佇立遠眺 當時的秦嶺 就是這樣的 蜿蜒山路和外界相連 旬陽菜灣全景 鐵道兵 四十八團 團部就在這里 旬河大橋 旬陽縣城 正在施工的長廊溝大橋 旬陽構元 來往車輛和行人 都要 靠擺渡過江 遠處是漢江大橋 這里我們曾參加了 旬陽隧道入口的 兩次 百米大會戰 生活了將近三個月 漢江之濱 腳下站的是秦嶺 漢江對面是巴山 已架設完成的 旬河鐵路大橋 拍于 一九七四年 旬陽縣城全貌 拍于 一九七四年 正在鋪架的 牛圈溝鐵路橋 可以看見的隧道 就是 牛圈溝隧道 一座比較短的隧道 和橋相連的 旬陽隧道出口 長達三千多米 我曾在 旬陽隧道入口 參加施工 流血流汗 九死一生 旬河公路大橋 當年 十七八歲 風華少年 如今再見 都已經是 兒孫繞膝 兩鬢花白 有人說 鐵路史其實就是中國史 從辛亥革命前夕的 路權難保 到現如今鐵路交通的 四通八達 中華民族正在 一步步 走向復興 蜀道難 那些川漢之間的 鐵路建設者 卻不怕難 困難時期 他們靠 肩挑背扛 絕壁鑿路 可以說 這些建設者 是 中國鐵路建設史上 最可愛的人 (整理于 畫里鄉村 安康網改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