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魯世保,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教授。 1、什么是腰椎管狹窄癥? 腰椎管狹窄癥的定義是指除外導致椎管狹窄的獨立的臨床疾病以外的任何原因引起的椎管、神經根管、椎間孔等的任何形式的狹窄,并引發馬尾神經或神經根受壓迫的綜合征,稱之為腰椎管狹窄癥。 2、腰椎管狹窄癥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單純中央型椎管狹窄的患者,典型表現是間歇性跛行,癥狀通常在直立或行走數百米后出現,表現為一側或雙側腰酸、腿痛、麻木、沉重感、乏力等感覺,以致出現跛行。患者為了減輕疼痛,往往取腰部前屈位而不愿直腰、挺胸站立,故出現“姿勢性跛行”,即休息或坐位或側臥屈髖、彎腰后癥狀緩解或消失,勞累或站立步行、腰部后伸時加重。 單純側隱窩狹窄的患者,由于特定神經根受壓,因而間歇性跛行較少,而主要表現為相應神經根分布區的感覺異常、肌力減弱、腱反射減弱等。 馬尾神經受壓的患者,會出現會陰區麻木、異常感覺和針刺樣感覺。部分患者可出現排尿、排便障礙及性功能障礙。 3、腰椎管狹窄癥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當出現腰痛、下肢疼痛、神經源性間歇性跛行等癥狀時,即提示需要治療加以干預。治療的目的在于緩解疼痛、維持或改善日常活動能力。對一些患者,非手術治療可很好地改善癥狀;而對于經過非手術治療仍然不能從事日常活動或工作者,則應考慮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有理療、藥物治療等。藥物療法在臨床中并不作為一種單獨的療法來使用,往往和其他的治療椎管狹窄的療法一起使用,對癥處理的藥有布洛芬、消炎痛等抗炎鎮痛藥。理療治療椎管狹窄是一種無痛無副作用的療法,其作用是增強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神經根及周圍軟組織的水腫,緩解肌肉痙攣,緩解疼痛與不適,根據病情可有短波與超短波療法、電腦中頻療法和超激光療法等供選擇,一定要根據病情做合適的選擇。 當疼痛造成了顯著的生活質量下降及保守治療不能減輕癥狀時,特別是有進展性癥狀及腿足無力的病人,應該選擇減壓手術,手術可以擴大狹窄的椎管、椎間孔和神經根管,解除對神經組織及其供應血管的壓迫,同時盡量保持脊柱的穩定性,手術治療總體優良率為90%左右。手術治療包括減壓手術如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椎板間開窗、椎板選擇性切除、椎板成形、顯微減壓等,減壓后腰椎融合與內固定術如靜態棘突間撐開系統:X-STOP, Wallis;動態棘突間撐開系統:Coflex;椎間輔助運動裝置(DIAM)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