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近日,中國一初創公司研發了一款純國產機器人萊卡狗,可比肩波斯頓動力公司開發Spotmini,驚艷了所有人。 研發這款機器人的原創者,是畢業于上海大學機械專業的王興興。 上大學期間,他就研發過一款名叫“XDog”的四足機器人,獲得過上海機器人設計比賽獎項。 王興興畢業短暫就業后,就走上了創業道路,創下了一家科技公司,最終完成了萊卡狗的設計。 萊卡狗與波斯頓動力公司的Spotmini體重上差不多,前者總重25公斤,后者30公斤。 此外,萊卡狗負載能力約為5~12kg(額定),站立時長寬高分別為0.55米、0.35米、0.6米,行走速度為0-1.4m/s,平地行走續航時間為3-4小時。 波士頓動力公司的Spotmini高為0.84米,可背負相當于自身重量一半的有效負載(14公斤)自由行動或奔跑,巡航能力90分鐘。 02萊卡狗已經做了幾項非常重要的實驗,展示了它的技能和價值。 第一,拖車。 從動圖中可以看到,8臺相同的萊卡狗,正拖著一輛面包車行走。 一輛普通的面包車,重量大概在1.5噸左右。以后,拖車公司的司機這個飯碗估計要丟到了,有了萊卡狗,隨叫隨到,再也不用請拖車司機了。 第二,馱人。 上面我們已經說的,一個萊卡狗最大負重12公斤的重量,上圖四個萊卡狗馱著一個成人,已經超過了它的最大負載,但依然能穩步行走。 這試驗場景,不禁讓人想起了圣誕老人的雪橇,也讓人想起了電影中北歐冰天雪地里拉車的狗。 有了這些機器人,可以想象一下,一家人出行就可以用這些一匹機器人拉著設計好的四輪車出行兜風,如同過去的馬車一樣,特別愜意。 第三,拔河。 實驗中,創作者展示了萊卡狗的左右互搏之術,讓兩批機器人進行拔河比賽。 第四,自動識別,自由穿行。 從動圖中可以看到,萊卡狗能夠自動避開障礙物,穿行在狹窄的通道中,彰顯了萊卡狗的自動化可靠性。 總的來看,這款機器人目前具有的能力表現在,可以自由地行走在平坦和崎嶇的路上,可拉車,可馱人,外形上還特別像一只寵物狗,未來可以充當家庭寵物的作用,尤其是給老人作伴。 從這一系列的功能可以看到,這批機器人未來一旦實現商用,至少部分取代快遞員、拖車公司、管家等職業與行業,一批人將面臨失業威脅。 這也是本號想要說的關鍵。 萊卡狗這款機器人雖然還不具備量產的條件,但它像我們傳遞了一個明確信號:人工智能時代離我們并不遠,已經大步向我們走來了。 萊卡狗,只是人工智能應用的冰山一角,事實上,目前機器人的觸角已經伸向了各行各業。 美國勞工統計局對800多個工種進行了跟蹤,并做了預測,未來10年將有17%的職業消失,其中最先消失的10個如下: 排在第十名的,是手工打磨及拋光工人; 并列排名第九的兩個職業,分別是郵政人員和數據錄入員; 排名第七名的職位是礦井穿梭車操作員: 三個并列第六的職業,分別是話務員、電腦技術人員,以及金屬鍛造人員; 第三名將是停車執法工。 第二名的職位叫做呼吸治療技術員; 而排名第一的,也就是崗位消失數量比例最大的是機車督查員。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將會有大約79%的機車督查人員失去工作。 03而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也是歷歷在目。 君不見,高速公路已經開始普及ETC,幾十萬高速公路收費員將面臨失業。 君不見,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成都等大城市的停車場,基本都不用人,汽車開到欄桿前,攝像頭讀取車牌號,二維碼一掃,一切搞定。 君不見,有世界工廠之稱的東莞,從2014年開始就加快了“機器換人”,數據顯示,2014-2016年共幫助企業節約用工達20萬。 君不見,阿里、京東、蘇寧的無人超市,已經展開了布局,什么售貨員、收銀員,通通不用。 君不見,機器人寫新聞的速度,已超過任何一個記者,威脅著他們的飯碗。 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四川九寨溝地震,機器人用25秒寫了全球第一條關于這次地震的速報,通過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信平臺推送,全球首發。 就連高含金量的主持職業,也面臨被AI取代的威脅,2019年央視網絡春晚與撒貝寧長相一模一樣的AI機器人已經亮相。 04可以說,不遠的未來,極個別需要創造力、想象力,或者體驗感的工作外,大多數工作都可以交給機器人。 這是趨勢,不可阻擋的趨勢,就像生命走向衰老,白天黑夜更替一樣。 面對不可阻擋的趨勢,我們只能順勢而為,順應潮流,去盡可能學習新的東西,新的知識。 因為,事物幾乎都遵循著新陳代謝的規律,舊的事物消亡,新的事物必然誕生。舊的工作被取代,必然會誕生新的工種。 就像當年的馬車夫沒了,現在有了司機、空少、空姐、機長等職位;當年的賬房先生沒了,有了現在的會計、出納;CP和互聯網的問世,誕生了千百個工種。 我們阻擋不了、改變不了趨勢,只能適應趨勢,以變應對變,最終保持不變。 科技爆炸下,一切都在變,變才是唯一的不變。AI正在向我們奔來,科技浪潮不可阻擋,高手在沖浪,一般人在蛙泳,而抱殘守缺的人,終將沉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