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窯賦片段 打開我們的微信朋友圈、今日頭條,很容易就會看到這篇古文——《破窯賦》(另外幾個馬甲是“寒窯賦”“命運賦”“時運賦”“勸世章”),前邊還往往冠以“千古奇文”“一代奇文”“千古經典”“百讀不厭”等修飾詞,引得讀者瘋狂評論、轉發,其中不乏有許多公知、大V。話不多說,先請大家看文: 版本一: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翼大,飛不如鳥。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厄困于陳蔡。武略超群,太公垂釣于渭水。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兇惡之徒。堯舜至圣,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圣之兒。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居臥草廬,能作蜀漢軍師,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里。滿腹經綸,白發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貧,有先貧而后富。蛟龍未遇,潛身于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昔時也,余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饑。上人憎,下人厭,皆言余之賤也。余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 呂蒙正像 版本二:天地有常用,日月有常明,四時有常序,鬼神有常靈。天有寶,日月星辰。地有寶,五谷金銀。家有寶,孝子賢孫。國有寶,正直忠良。合天道,則天府鑒臨。合地道,則地府消愆。合人道,則民用和睦。三道既合,禍去福來。天地和,則萬物生。地道和,則萬物興。父子和,而家有濟。夫婦和,而義不分。時勢不可盡倚,貧窮不可盡欺,世事翻來覆去,須當周而復始。余者,居洛陽之時,朝投僧寺,夜宿破窯。布衣不能遮其體,饘粥不能充其饑。上人嫌,下人憎,皆言余之賤也,余曰:非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余后登高及第,入中書,官至極品,位列三公, 呂蒙正 版本三: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雞扇翼,飛不過鴉。 馬有千里之程,無騎不能自往;人有沖天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厄困于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于渭水。顏淵命短,實非兇惡之徒;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堯舜明圣,卻生不肖之兒;瞽叟愚頑,反生大孝之子。張良原是布衣,蕭何曾為縣吏;韓信未遇之時,無一日之餐;及至遇行,腰懸三齊玉印。楚霸英雄,敗于烏江自刎;漢王柔弱,竟有萬里江山。宴子身短五尺,使楚拜齊名相;諸葛力無縛雞,出作蜀漢軍師。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夷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滿腹文章,白發竟然不中;才疏學淺,少年及第登科。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女;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婦。蛟龍未遇,潛水于魚鱉之間;君子失時,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生;水不得時,波浪不靜;人不得時,限運不通。 人生在世,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有先貧而后富,有老壯而少衰。衣服雖破,常有禮儀之容;面帶憂愁,每抱懷安之量。時遭不遇,只宜安貧守份;心若不欺,必有揚眉之日。初貧君子,天然骨格生成;乍富小人,不脫貧寒肌體。福祿豈能強求,富貴誰人不欲。吾昔寓居洛陽,朝求僧餐,暮宿破窯。思衣不可遮其體,思食不可濟其饑。 上人憎,下人厭,人道我賤。非我不能也,此乃,時也,運也,命也。今居朝堂極品,位列三公。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為什么說這是托古偽作呢,首先看立意。這篇文章的核心意思是人要聽天由命。《詩經》中“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易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論語》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孫子兵法》中“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無不在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呂蒙正(944~1011年)為太平興國二年(公元977年)狀元,曾三登相位,封為許國公,謚號文穆,他會寫出立意這么差的文章嗎?他敢把這么個立意的文章交給太子嗎?他難道想說:“太子啊,別學了,都是命,命好了,你以后成為萬人敬仰的皇帝,命不好,你可能當不了皇帝,也可能當個亡國之君,當然這都沒辦法,都是命運決定的。”我只想說,人家呂相還想多活幾年呢。 再看內容,加粗部分“馮 滕王閣序 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唐有安邦之志,一世無遇。”“李廣有射虎之威,到老無封;馮夷有乘龍之才,一生不遇。”換了幾個馬甲,其實都是把王勃的《滕王閣序》中的“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給翻譯了一下,而且還翻譯的不對,馮唐畢竟當過云中郡郡守,車騎都尉,怎么能說“半官無封”呢,李廣擔任過右北平郡太守,怎么能說“終身不第”呢。再看有下劃線的部分,“青春美女,反招愚獨之夫。俊秀才郎,竟配丑貌之婦。”“深院宮娥,運退反為妓女;風流妓女,時來配作夫人。青春美女,卻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婦。”你們真的認為堂堂狀元就這文字功底嗎。再來看劃刪除線部分,“ 四庫全書 最后看史實,沒有任何權威來源證明呂蒙正寫過這篇文章,《宋史》無相關記載,《永樂大典》《四庫全書》均未提到《破窯賦》,同時也并無史料證實呂蒙正住過破窯。篇首“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最早出自宋末元初無名氏的南戲《張協狀元》,因此此文不可能出自宋代。 綜上所述,這篇吹噓命運天注定的雞湯文不過是后世不入流的半吊子文人的一篇文理不通、用詞粗鄙的托古之作,我們現在如此追捧,實在是氣煞古人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