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是唐朝著名文學家、政論家。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德宗時名相杜佑之孫。文宗太和二年(828)進士,歷任監察御史、黃、池、睦等州刺史,官終中書舍人。 杜詩韓集愁來讀,似請麻姑癢處抓。出自唐代杜牧詩《讀韓杜集》。杜韓:指杜甫和韓愈。煩憂的時候,讀讀杜甫的詩,韓愈的文,就像是在大癢之時,請到了麻姑抓癢一樣的愜意舒適。詩句用“麻姑搔癢”這一形象的比喻贊美了杜詩韓文的精美。 百年不肯疏榮辱,雙鬢終應老是非。出自唐·杜牧《懷紫閣山》。詩句說明不肯看淡榮辱,就注定要與人有爭,在是非中度過一生。意味勸人看淡榮辱。 莫言名與利,名利是身仇。出自唐·杜牧《不寢》。仇:仇敵。不要談論名利,名利是自身的仇敵。 草色人情相與閑,是非名利有無間。出自唐·杜牧《洛陽長句》。心情與自生自長的春草一樣悠閑自適,是非、名利的紛擾變得若有若無。 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出自唐·杜牧《題烏江亭》。事不期:勝敗的事,不能預料。戰爭的勝敗是很難預料的,能夠經受失敗、挫折等羞辱的考驗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出自唐·杜牧《齊安郡后池絕句》。紅衣,指鴛鴦的彩色羽毛。詩句描寫微雨野外無人煙、鴛鴦水中理羽毛的情景。 高枝百舌猶欺鳥,帶葉梨花獨送春。出自唐·杜牧《殘春獨來南亭因寄張祜》。百舌,鳥名。詩句描寫暮春時節百舌鳥鳴于高枝深綠之中、眾花謝盡梨花獨放之景。寫景中對暮春時節“春去也”表露了深深的惋惜與惆悵之情。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出自杜牧《赤壁》。建安十三年,曹操舉大軍順江而下。適遇東南風起,周瑜因用黃蓋之計以火攻焚燒曹操戰船,大破曹操于赤壁。詩人說,東吳大破曹軍實屬僥幸,乃東風與方便的結果。如果不是這場東風,說不定孫策、周瑜之妻被曹操俘獲到銅雀臺上了呢!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出自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青山隱隱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時今已過深秋,江南草木未凋。揚州二十四橋,月色格外妖嬈。老友你在何處,聽取美人吹簫? 人生直作百歲翁,亦是萬古一瞬中。出自唐代杜牧詩《池州宋孟遲先輩》。直:即使。人就算是活到了一百歲,但在悠悠萬古的歷史中也不過還是一瞬間而已。說明人生之短暫。 最新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