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 在 我 心 中 汪全平 荷花是我國的名花之一,有“水中芙蓉”、“花中仙子”之美譽,古人還稱之為“靜友”、“靜客”。荷花是吉祥的花卉,象征著廉潔、高潔,還象征著和平、和諧、生命、太陽、寂靜與連綿不絕、和和美美等。在佛教中,荷花被視為“佛花”,代表著吉祥、平安、崇高、圣潔、光明、貞靜等意,佛教中的天堂是荷花盛開的地方。古往今來,文人墨客多以荷花為題,揮毫作畫,題詩唱和,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宋代周敦頤的《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荷塘月色》,使我們領略了荷花的詩情畫意之美。“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美術史上擅畫荷花的畫家很多,元代的王冕,從小家境貧困,一邊放牛,一邊自學畫畫,他用樹枝當筆,用大地當紙,畫出了荷花的天真和浪漫,終成一代大家。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筆底的荷花簡約、冷逸,夸張而不失范,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永恒魅力。現代畫家張大千的荷花,取法敦煌壁畫,融合寫生和潑彩,所畫荷花芬芳如玉,有仙風道骨之感。潘天壽的寫意墨荷,力能扛鼎,如鐵打銅鑄,攝人心魄,極富現代審美情趣。荷花還常出現在民間藝術如刺繡、年畫里,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祥瑞之花。 荷花有極強的生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無論南北水域,均能頑強生長。從我記事開始,荷花的美就一直留在記憶深處,那清新而芬芳的花兒,花瓣似錦如玉,色彩多為粉紅、曙紅或白色,艷而不俗,清香縷縷 ,溫馨自然,猶如青春少女,嬌羞而動人。荷葉或大如面盆,或圓如蒲扇,小荷如茨菇,各具風姿。蓮蓬居于花瓣的中心,初為鵝黃色,隨著花瓣的脫落,顏色漸漸變深,由黃變為草綠,再由草綠變成翠綠、墨綠。蓮蓬像一只小鳥,不斷地成長、成熟,雖無翅膀,卻早已飛到了人們的心里。蓮蕊是絲狀,絲的頂端是芝麻粒大小的圓珠,色澤優美,鮮嫩的黃色,可愛地令人駐足不前。一年一度花開日,花開開落是春秋。 蓮荷全身都是寶,荷葉可入藥,蓮子和藕是營養豐富的食物,面對大自然的恩賜,我拿起畫筆,或潑墨、或勾勒,或潑彩,寄情寫意。這一段時間,正是高溫酷暑日,愿畫一片荷,給你送一縷清涼!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附作者所畫荷 ??? 作者簡介 汪全平,1963年生,安徽懷寧人。自幼喜愛繪畫。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師畢業后留校任教,之后考入安徽教育學院美術系中國畫專業。畢業后從事美術教學工作三十多年。近年來,至桂林、婺源、查濟、云臺山、沂蒙山寫生及教學。1996年加入安徽省美術家協會,1999年破格晉升為高級講師。美術作品先后多次發表于《美術報》《中國書畫報》《書與畫》《美術大觀》《中國教育報》《書畫世界》《安徽日報》《合肥晚報》等各級報刊。論文及散文發表于《中國書畫報》《教育文匯》《師范教育》等報刊。 ![]() 聚力 熱點 聚力閱讀年選文集 《精短散文佳篇選萃2019》 征稿/征訂 進行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