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孩子心理受傷了成都圣安心理康復中心 很多家長自己不是心理醫生,無法進行專業的判斷,但我們總可以仔細留意觀察孩子日常行為的變化,察覺Ta們說不出口的焦慮和壓力。 5個癥狀應該引起我們的警覺并迅速判斷: 1. 難入睡或是睡不好。 像紅黃藍幼兒園中受害的孩子一樣,據網絡信息,情況嚴重的孩子每天夜里都做好幾次噩夢,大聲呼叫,需要父母安撫才能繼續入睡。白天的時候特別狂躁,經常發脾氣。 ![]() 2. 對有興趣、該做的事感到意興闌珊。孩子正常該做的事情,比如上學、打球、聊天等等,突然沒有了興趣,本來挺喜歡跟人聊天,突然不愛講話了。 3. 容易焦慮、煩躁或發脾氣。 動不動就發脾氣,或者摔扔東西、破壞物品,或者對一件平常可以等待的事情變得很沒耐心。 4. 變得黏人。 例如每天自己穿衣服換鞋子,但是突然讓媽媽或者身邊的親人代勞;每天高高興興盼望著去上幼兒園,突然某天不愿去了,特別留戀家里人。 5. 缺乏安全感,怕黑怕一個人待著。本來是很大膽很開朗的孩子,突然變得很膽小,很沒安全感吶;本來敢一個人做一些事情,突然不敢或者不愿干了。 臨床診斷時,孩子對于帶給其創傷的情景再現會感到極大的痛苦,并會主動回避一些可能引發創傷體驗的事物,對一些小細節有很高的警覺,例如在紅黃藍案件中,小朋友對媽媽拿出針來感到恐慌,就是因為之前經常受到老師的針扎虐待。 孩子心理受創的行為表現并不如成人受創那么典型。大多數情況下,孩子只知道心里不舒服,但不懂得如何表達、宣泄情緒,因此,比較容易以混亂的行為表現,父母可能只覺得孩子怪怪的,卻看不出他們在逃避、焦慮。這樣的癥狀可能出現在事件發生后幾天,也可能延遲至數月。 孩子心理受傷了怎么辦? 我們都不希望我們的孩子受到丁點傷害,但如果負面事件發生了,對于孩子的心理創傷,做父母的應該怎么辦? 1. 找到問題根源并積極應對。當孩子把受到不公正對待的經歷告訴父母后,有的父母選擇不相信,有些甚至不敢面對真實的結果而自欺告訴孩子“別瞎說”,有些或許會覺得,小孩子就是應該管教,有些還自怨自艾,抱怨自己孩子不乖……講真,如果家長沒有發現問題的敏感心,沒有解決問題的決心,還怎么指望社會上其他人對自己的孩子好呢?!!! 2.避免進一步刺激孩子。如果心理創傷已經形成,父母不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這件事情上,反復觀看新聞、談論案情或顯露憤恨、恐懼的情緒。不管是父母還是調查方,盡量以一次詢問為限。父母的憤恨是情有可原的,但是父母自己應該先穩定情緒,才能處理孩子的不安和恐慌。即便父母情緒很激動,也應該盡量在孩子面前克制。 3.陪伴和傾聽。父母對有心理創傷的孩子,最應該做的就是充分的陪伴和傾聽。不要光說一些大道理或心靈雞湯,要讓孩子感到放心安心,鼓勵讓孩子把想說的都說出來,要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了什么事,Ta都不是一個人;不管什么時候,父母都是愛Ta的,都是Ta最可信賴的人。 4.專業診療。孩子的情緒異常或行為混亂,經過良好溝通,很多是很快能夠過去的,但若持續超過1個月,那就很嚴重了,父母應該趕緊帶著孩子尋找專業的兒童心理咨詢師幫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