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論依據:《實用中醫風濕病學》、《現代中醫診療學》、《首批國家級名老中醫效驗秘方精選》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各位讀者。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今天這篇文說,文君然想和您好好聊聊,咱們中國老百姓咬牙切齒的一樣東西——骨刺。 骨刺,顧名思義,就是骨頭的增生,像刺一樣。刺扎人,多疼啊!所以人到了一定年齡,渾身上下骨頭關節疼,我們都會第一時間想到骨刺。 嗯。骨刺,真是個壞家伙。如果有一種技術,把骨刺拔掉,或者磨平,該多好啊。 骨刺,到底是啥玩意啊?說起這個骨刺,和骨質增生是密不可分的。我們知道,我們的骨關節是由什么組成的?由軟骨、椎間盤、韌帶等等。這些東西,是容易變性、退化的。這絕對不是誰不注意身體所致,而是任何一個人,到了一定年齡,都免不了要出現的問題。這些軟骨、椎間盤、韌帶的變性和退化,會讓關節邊緣形成骨刺 、滑膜肥厚等變化。這就是一種骨破壞,最后形成所謂骨質增生。 從這個過程看,骨刺的形成,作為增生型骨關節病的中心環節,是人體關節老話的必然現象。所謂骨質增生,基本等同于骨刺。 既然是人體老話的必然現象,那么骨刺的本質,就是咱們身體“自己人”。自己人,為什么要傷害自己人呢?我們總是說骨刺令人疼痛,真的一定錯在骨刺嗎? 關于這個事兒,還真就有爭論。我國傳統醫學里面的經筋醫學,就做過相應的研究,發現很多骨刺較為嚴重的人,他不見得很疼。相反,有些人骨刺不算嚴重,但是他關節很疼。這就說明,最終引起疼痛或者其他不適的,未必是骨刺。 說到這,有些讀者可能又笑話了:這么講,真的是不明醫理的表現。你有什么證據能確切表明,忽略骨刺,也可以治好骨質增生呢? 其實,我國傳統醫學里面,專門有“骨痹”這個病。所謂骨痹,其實就是骨質增生、骨刺。我們的祖先看不到骨刺啊!那個時候的解剖不發達,骨關節的細微變化,他們看不到。所以在治療骨痹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就天然地避開了骨刺這件事,用其他的眼光看待它、分析他。 什么眼光呢?古人認為,肝主筋,腎主骨。人到了中年以后,肝腎不足,精血虧虛,不能濡養筋骨,這是發生骨痹原因中“正虛”的一面。除此之外,還有外邪,最典型的就是風寒濕邪。因為你肝腎不足,正氣虛弱,所以容易招惹外邪。風寒濕邪進來以后,盤踞在那里,還不樂意走,于是阻滯經脈氣血、不通則痛,這就導致疼痛。 你看,這就古人的理解。疼痛的原因有兩個:正虛,加上外邪。古人可不管你骨刺不骨刺的,他們找到原因了,就按照這個思路去治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這個骨刺,是不是有點“背黑鍋”的嫌疑呢? 同時,在這里,我也得說句話,就是現在的年輕人,天天貪涼,熱一點都受不了。這不對。寒邪進來,傷你的關節和筋脈。你年輕的時候,正氣足,不覺得有什么,等到了年老了,肝腎不足了,那傷害就顯而易見了。你會發現關節疼得很嚴重。這個時候,你又要去賴骨刺了。這就是“年輕貪風涼,老了骨刺長”。 好了。問題分析完了。現在說一個驗方,就是專門用于調治骨質增生,緩解疼痛。方見——杭白芍30到60克,生甘草10克,木瓜10克,威靈仙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每一劑分2次服用。這里面有些加減。頸椎骨質增生,加入葛根30克,姜黃10克。氣虛者,加黃芪15克。劇痛者,加桃仁和紅花各10克。腰椎骨質增生,加續斷30克,桑寄生30克。跟骨骨刺的,加牛膝15克,淫羊藿10克。這里面的白芍用量很大。有些人服用會腹瀉或者便溏。這個時候,加入蒼術10克。 這個方子啊,文君然是從師傅那得到的。它起初源于我國當代中醫臨床家關幼波先生。里面的白芍配甘草,起到緩解止痛的作用。木瓜,能養陰血,舒筋活絡,去除風濕。威靈仙,可以祛風除濕,是治療外感風寒濕而導致痹痛的常用藥。白芍重用,養肝柔肝、養血斂陰,通過調肝來緩解筋痛,有扶正的意圖在。 這張方子,大家可以記好,在中醫師辯證指導下借鑒。止疼效果還是不錯的。自己不經專業辨證,還是不要用。 好了,文說到這里告一段落。您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
|
來自: 金壇區 > 《椎間盤突骨質增生腰腿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