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文大綱
① 你的學習目的和目標是什么? image 相信大家都了解過黃金思維圈,做任何事情,先思考為什么?為什么層面的的問題解決了,后面what和How層面的才好解決。 我給大家第一張知識卡片的問題是,你學習的目的和目標是什么?問目的是什么?其實也就是,想問,你為什么要學習或者了解知識晶體。 我不知道大家剛剛思考學習目的的邏輯是什么樣的,那其實學習目的主要會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從短期來說,以解決當前的問題為導向進行學習,第二類的是從長期來說,對于自己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會有幫助,才進行學習。 在這里,我相信大家參加知識訓練營,應該即屬于前者,也屬于后者,我相信大家一定是對知識的學習和整理有著非常執著的熱愛,但是又苦于不知道如何整理知識,記憶知識。所以才會在這里一起進行學習。那實際上,當你掌握了如何記憶知識和整理知識這項技能時,你后面的學習和工作效率一定會翻倍。 所以,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就是知識記不住的問題,解決方法就是將知識體系化,用知識晶體,把知識鎖住。 ② 通過知識晶體記知識的原理? image 為什么知識要晶體化,體系化呢?知識晶體化,體系化,能加強記憶的原理是什么? 大家可以先看以上卡片的三組圖。 左邊分別是容易折斷的石墨結構,一推就倒的磚塊墻,和零散的碎片知識; 右邊分別是堅硬的金剛石,牢固的房屋,系統有鏈接的知識塊; 我們發現,這兩組圖他們的主要元素都是一樣的,分別是C原子,磚塊,和知識,但是他們的性質完全不一樣,左邊的是脆弱的,而右邊是結實的,什么原因呢? 因為: 金剛石C原子結構成晶體狀,正四面體排列,比石墨平面六面體的結構更穩定 房屋有地基、基礎鋼筋、頂梁柱鋼筋作為結構,所以更牢固; 腦海里如果有知識晶體,有知識框架鏈接碎片知識,東西更容易記住,且多而全。 所以不同的結構組成,造成最后產品的不同特性,這種結構,放在知識里,我們可以叫做知識晶體。所以: 如果我們要想記住東西,可以找晶體,記框架;或者自己搭建知識晶體和框架 我們的東西要想讓別人記住,記得放晶體,搭框架。 ③ 知識晶體和知識體系的關系? image 上一張知識卡片其實講的是為什么知識晶體那么重要的原因。那么知識晶體和知識體系的關系又是什么呢? 從知識體系出發,要想我們的知識體系化有兩個方向。 第一個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先搭建自己需要的知識體系,然后才去填充碎片知識,也就是,也就是先有森林的樣貌,再種樹。 第二個是自下而上的,也就是沒有自己的知識體系,根據現有的碎片知識,去搭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所以往往是我們種了什么樹,再想象總結如何成為一片森林。 從系統來說,知識體系 自上而下更全面,自下而上更難建立,自上而下,由點及面向四周擴充,很容易變成森林,而自下而上,稀稀拉拉,需要努力找連接牽線,很難變成森林。向四面擴充和鏈接牽線的過程就是創建知識晶體的過程。 所以,建立知識體系就是建立知識晶體的過程。知識體系是知識晶體之和,知識晶體是知識體系的基本單元 自上而下的知識體系,先有大結構,再填充小知識點,和母體形成結構 自下而上的知識體系,先找連接搭建小結構,再慢慢的吸附成大結構。 那不管是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我們都要學會給知識提煉和鑲嵌知識晶體 ④ 有哪些知識晶體? image 知識晶體既然這么重要,那么有哪些知識晶體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明白知識晶體其實就是找知識之前內在聯系和結構的過程,有一本書叫做《透過結構看世界》,這本書將知識結構分成了16類,如下圖所示。 image 這16個知識結構是經常遇到的知識結構,那對于還有些知識結構不是很明顯的知識,我們如何構建,創建晶體進行記憶呢,我結合自己制作100張以上的知識卡片經驗,也做了這樣一個羅盤,分為圓形發散記憶、線性分區記憶、以及塊狀拼接記憶。 image 大家可以保存,方便之后查看。 ⑤ 知識卡片核心三要素? 前面4張知識卡片主要是跟大家介紹了知識晶體的重要性,那么和知識卡片有什么關系呢? image 筆記俠聯合創始人文龍對知識卡片賦予了定義: 知識卡片,是指在移動互聯網信息時代,為提高用戶對優質內容的吸收和學習,對知識進行結構化,晶體化,可視化的一種學習和表達方式。 可見,知識卡片有一個重要的核心就是知識結構化,晶體化,所以,一張知識卡片如果沒有知識晶體,那就是沒有靈魂的。 而我,經過100張知識卡片的實踐,對于知識卡片也提煉出來的核心三要素: 一個魚鉤、一塊骨頭、一塊肉。 一個魚鉤,即一個問題,引發大家的思考,讓大家對知識的學習場景化,學習吸收更有效; 一塊骨頭,即一個知識晶體,也就是讓知識結構化,方便大家記憶; 一塊肉,即一句金句,太干的東西會吸收不良,我們需要一句能引起共鳴的話,讓知識通俗化,促進大家對知識的消化。 因此,知識卡片讓知識場景化,結構化,通俗化,更容易促進知識的消化和吸收。 ⑥ 幕布、思維導圖、知識卡片區別? image 看到這里,可能大家會覺得知識卡片能解決的問題是局部的,不系統的,那這里就要澄清一下知識卡片和幕布整理、思維導圖的互補關系了。 用幕布整理的邏輯清晰的有骨有肉的文章是容易理解的,但是不適用俯瞰整體的,那么思維導圖幫你梳理整體; 沒有骨頭和肉的文章作為基礎,直接給你一張全是骨頭的思維導圖,又是沒有味道略顯晦澀的; 且太長的文,和太長的圖,在碎片化時間里,無法集中時間和注意力去啃。 那知識卡片,用一個魚鉤(一個問題)一個骨架(知識結構),一塊肉(金句),完美配合你的1分鐘,2分鐘時光,避免營養過剩,吸收不良。 所以, 關于知識整理的方式選擇, 如果你想梳理條例助理解,解決邏輯問題,用幕布 如果你想整塊知識線性化,俯瞰整體,解決框架問題,用思維導圖 如果你想單個知識結構化,有骨有肉助消化,解決碎片時間吸收問題,選擇知識卡片 ⑦ ****知識卡片的運用場景? image 最后,跟大家聊下知識卡片的運用場景,目前,我主要分為以下六大類,分別為:清單卡,概念卡,方法卡,思維卡,模板卡,授課卡,每種卡片,他們的制卡禁區以及要注意的點不同,大家可以在實際運用中進行琢磨研究。 |
|
來自: 雪域冰凌clhg3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