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言 何醫生每日說 Dr He‘s Daily talk about health [何醫生每日說]高血壓原來是氣血不足 20190817 高血壓是西醫的病名,中醫沒有這個病名。但在《黃帝內經》中早有描述:“諸風掉眩,皆屬于肝”。 高血壓為什么在40~50的人群中是高發?中醫認為人體的生長發育、生命的過程與先天的腎精關系密切。 40歲以后人體腎氣漸衰,腎精漸虧。腎氣不足,腎屬水,肝屬木,水生木。腎虛了后肝就會出現肝陰虛,肝陰一虛就會出現陰虛火旺,肝陽上亢。 肝藏血,主升,主疏瀉,調氣血。人在盛怒之下,尤如肝陽上亢。肝氣上逆,血隨氣升,就引起了血壓升高。 肝火旺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外火、內火兩大類。內火是指由于人體內氣血津液及臟腑功能失調所產生的一系列病理反應。因其具有氣升上沖,消耗陰液,生風動血,灼津成痰等病理特點。就像火燒稀飯一樣,火太大烯飯燒成了干飯,燒成湖飯。 肝火旺,津液少,血粘稠,推不動,需升壓,才能保證各個臟器的供血。 于是臨床上常見面紅目赤,頭脹頭痛,煩躁易怒,失眠,口干喜冷飲,尿黃便秘,或見出血,舌質紅、苔黃、脈數等。 這些表現都具有“熱、赤、干、急”等火的特征。故取類比象而稱之為火癥。 因此,凡是肝之相火(陽氣)偏旺或太過,出現熱象及沖逆現象的,概稱為肝火。 高血壓病常見的臨床癥狀有頭痛、頭暈、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肢體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悶、乏力等。當出現了這些癥狀后,我們注意在自身找原因,是否熬夜太多,是否腎精漏的太多,出現腎虛后的肝火旺。肝火生風動血。于是血壓升高、中風就這樣發生了。 學中醫陰陽 平五臟六腑 何醫生~每天學一點,養生成贏家! 文字 / 何北沙 (轉載請聯系本公眾號獲取授權) 樂言 長按圖片點擊關注本公眾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