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指數破位下行,場內“熊股“快速增多,一旦形成群體超跌,反彈便一觸即發。而如何對超跌股進行篩選,同時判斷其反彈空間?今日課堂我們逐一講解。 今天解決什么問題?在前天的課程中我們給家講了基本面加資金面結合選股的好處和方法。今天我們再加上技術面和消息面,把這些因素巧妙結合搭配來選股。 一、熊股增多的含義: 1、近期指數受隔夜外圍股市的影響快速回落,跌破前期平臺下軌,隨后在2018年末期的平臺附近有所反彈,而此時熊股的數量已經快速達到1035只,而馬股的數量依然最多,如果指數繼續回落,則更多的馬股將轉變為熊股。 2、熊股數量的增多意味著均線空頭排列的股票,以及創新低的股票數量在增多。當達到一定數量后會形成群體超跌,而群體超跌過后,群體反彈將一觸即發。只是這個數量達到多少后,群體反彈才會形成呢?這里我們取中值就好,比如2018年10月份熊股數量2748只,9月份是1325只,7月份是1822只,2月份是2276只。17年5月是1550只,1月份是1121只,16年1月份1223只。綜合后的均值大概在1500只左右。所以快速的下跌不一定是壞事,一兩根大陰線能跌到位的話,好過幾十根小陰線慢慢跌下來。故此,熊股的增多是我們近期主要關注的方向。 3、而一旦群體反彈開始,什么樣的股票最受益呢?我們可以看看前一波群體超跌后個股的表現。 我們先選擇上一波熊股數量達到極值,群體反彈開始的階段。 然后統計這一波段行情中漲幅最好的股票,進行正排序。 打開CYS13,觀察在群體反彈開始之前,市場盈虧的數值。我們發現,在這個階段漲幅靠前的個股中,在反彈之前的數值都在-15到-20之間。基本沒有看到數值為正的,也基本沒看到數值在10以內的。也就是說,群體反彈的行情中,漲幅最大的股票基本屬于CYS13數值在-15到-20之間的,屬于弱于大盤而非強于大盤的個股。 二 、超跌篩選: 這樣一來,我們便可以對CYS13 的數值進行排序。而排序的前提是,熊股的數量快速增多到一定程度。比如我們以8月6號進行排序,熊股數量1035只。我們點擊軟件上方的個股,進入到A股行情排序。 在列表最上方空白處,點擊鼠標右鍵,此時彈出菜單中選擇新增列—指南針經典指標—市場盈虧13。 然后在下方的空白處,點擊鼠標右鍵,選擇指標排序計算。假設我們這里按著排序,選擇數值在-10以上的個股,并且加入到一個新的板塊當中去。 然后第二步就是對資金進行篩選,看看在最近這段下跌中,這些超跌的個股里有沒有資金逆勢流入的。 三、反彈空間: 一般面對連續震蕩下跌后開始反彈的股票我們多用黃金分割為來判斷阻力的位置,找到股價近期的高點和低點后,畫出黃金分割線,一般來說最下方的線叫做0.618,中間的是0.5,而最上面的則是0.382 一般股價會反彈到第一個阻力位0.618的位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