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鬧市,心向青山 凱爾特人與日耳曼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羅馬人稱為“三大蠻族”。他們均從東歐平原、黑海沿岸遷徙而來,并且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印歐人。他們的名字之所以不同,只不過是因為他們遷徙的時間不同、方向不同、目的地不同而已。 1、作為文明的毀滅者和建立者的印歐人 大約公元前2000年開始,位于東歐平原上的印歐人開始向亞歐大陸各地遷徙。
向南進入印度半島的雅利安人建立了延續至今的恒河文明 向西進入今伊朗地區的雅利安人,便是后來的波斯人。
大約在公元前12世紀,印歐人的一支多利安人進入巴爾干半島,毀滅了古希臘的邁錫尼文明(也就是特洛伊戰爭發生的時期),至公元前800年左右,古希臘地區開始進入城邦文明時代。 此外,羅馬人也是印歐人的一支,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創建者,與三大蠻族相比,其實只是來到歐洲的時間和地點不同而已。 先到者為王,后到者為蠻夷,但笑到最后的往往并非最早的到來者。 2、三大蠻族進入歐洲 當人類的文明處于初級階段的時候,地理環境對文明的發展幾乎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古希臘人、古羅馬人遷徙到地中海沿岸,在兩河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影響下迅速進入文明社會,而包括凱爾特人在內的三大蠻族則遷徙到了歐洲北部,并成為游牧民族。 三大蠻族中最早進入歐洲的是凱爾特人,羅馬的北方曾長期是凱爾特人的天下,包括今日的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地都曾是凱爾特人的地盤。但最終笑到最后的卻是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 “凱爾特人”的典型特征是紅頭發,是凱撒給這群“蠻人”取的拉丁語的名字,這一稱呼和華夏民族對北方游牧民族的稱呼——“匈奴”“鮮卑”等其實是一樣的。 凱爾特人可以跟古希臘人做生意,也跟羅馬人征戰不休。 羅馬人將凱爾特人居住的地區稱為“高盧”,法國東部塞納河、羅亞爾河上游、德國西南部萊茵河、多瑙河上游地區被認為是凱爾特人的發源地。 凱爾特人曾經是歐洲的一支舉足輕重的軍事力量,但最終沒有形成國家。而隨著羅馬帝國的崛起,凱爾特人不可避免的走向衰落。 公元前59年至公元前49年,凱撒用了十年的時間征服高盧,并將高盧地區變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傳說愷撒征服高盧之后,屠殺了100萬的凱爾特人,還有100萬凱爾特人淪為奴隸。 此后,凱爾特人的地盤只剩下英國。 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迪烏斯又用了三年時間終于征服了不列顛島的中部和中南部,也就是今日的英格蘭地區。 于是,凱爾特人的地盤只剩下蘇格蘭和愛爾蘭。 3、羅馬帝國滅亡之后的歐洲 羅馬帝國滅亡之后,西部歐洲成為日耳曼人的天下,東部歐洲成為斯拉夫人的地盤。 大不列顛島上的羅馬遺民為了阻擋凱爾特人的進攻,招來了日耳曼雇傭兵,這便是盎格魯撒克遜人。 從此之后,英格蘭成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地盤,凱爾特人只能退守蘇格蘭、愛爾蘭、威爾士,這一格局至今不變。 |
|
來自: Ztiger1980 > 《歐洲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