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體抗炎藥作為治療風濕性疾病的一線藥物,本身是一大類不含皮質激素的,且具有抗炎、解熱、鎮痛作用的藥物。 非甾體抗炎藥在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但大家對于其合理使用還一直存在諸多疑問。今天就來和大家好好說說。 用藥原則臨床上治療強直常用的非甾體抗炎藥包括: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及其緩釋膠囊,扶他林,戴芬,洛索洛芬鈉片,尼美舒利,美洛昔康,氯諾昔康,塞來昔布(西樂葆),艾瑞昔布,依托考昔等等。 由于每個患者對不同藥物的耐受性和療效都不一樣,個體差異很大,因此,必須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并發癥、體重、治療反應等選擇合適NSAIDs的種類、劑型和劑量,每位患者的用藥不盡相同。 基本用藥原則①老年人常選用半衰期較短的藥物(也就是在身體里會很快代謝的藥物),劑量也較年輕人偏小一些,以保證安全。 ②病情活動、疼痛較重的患者通常選用作用較強的阿西美辛、吲哚美辛等。 ③如果患者有2~3種胃腸道危險因素存在時,應加用預防胃潰瘍病的藥物,或使用選擇性COX-2抑制劑(如塞來昔布、依托考昔等)。 ④如果具有一種腎臟危險因素時,應慎重選擇NSAIDs,有兩種以上腎臟危險因素時,應避免使用非甾類抗炎藥。 ⑤通常只選用一種NSAIDs,在足量使用2~4周后效果不佳,則考慮更換另一種NSAIDs(每個人的敏感藥物不同,不存在包治百病的藥哦!)。 ⑥一般不同時使用兩種NSAIDs,因為副作用會增加,而療效卻不增加(這一原則不包括不同給藥途徑的兩種藥物,如為了減小胃腸副作用,選擇一種口服NSAIDs和納肛NSAIDs交替使用)。 用藥時間當出現關節、軟組織等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時,可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一般于飯后服用。 各種非甾體抗炎藥的半衰期不同,半衰期短的非甾藥一般用3次足量給藥,風濕病患者的疼痛多發生在午夜12點知凌晨2點,合理的給藥使早晨用量略減少,晚上加服1次。如:洛索洛芬鈉片,每次1片,每天3次;芬必得膠囊,每次1粒,每隔12小時服用1次;西樂葆,每次1粒,每天兩次等。 非甾體抗炎藥的副作用使用該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不適(包括納差、厭食、腹痛等),其次為肝腎功能異常等。治療前后應定期檢查血和尿常規、肝和腎功能,如出現明顯胃腸道不適或大便顏色變黑等表現,應及時到醫院檢查。 ◆胃腸損傷,發生率高,主要表現為惡心、嘔吐、上腹部疼痛、反流性食管炎等。 ◆腎損害,主要有腎炎、水腫,與利尿劑、激素合用時可能使腎損害發生率增高。 ◆肝損害,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肝損害,但很少發生嚴重的肝損害和黃疸。合理應用,一般不會發生。建議飯后服用,一般為飯后半小時,適當飲水等。 ◆過敏反應,阿司匹林較常引起,最常見的是哮喘,哮喘者禁用。所以盡量選擇構造簡單的的藥物或不含氮的藥物,選擇半衰期短的藥物,如萘普生,洛索洛芬鈉等,使用栓劑、霜劑,氟比洛芬巴布膏等,避免使用半衰期長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 如何應對胃腸道損傷非甾體抗炎藥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就是胃腸道反應,但完全可以避免的,作為治療風濕性疾病的一線藥物,應權衡利弊。使用胃腸刺激小的藥劑,如腸溶劑、緩釋劑、栓劑、霜劑、氟比洛芬巴布膏等外用藥。 前體藥物,它作為非活性的藥物經胃腸吸收后,在體內在轉化為有活性的藥物而發揮作用,嚴重胃腸障礙者可作為首選藥劑,如芬必得、洛索洛芬鈉等。 選擇性前列腺素類(致痛物質)合成抑制劑,在炎癥部位抑制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強,而對胃腸道和腎臟損害小,如布洛芬、萘普生等。采用環氧化酶-2選擇性抑制劑,對胃腸道刺激很小,如西樂葆,依托考昔等。 是止痛藥物還是治療藥?很多病友只有腰痛時才會吃藥,尤其對阿西美辛、雙氯芬酸鈉、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它是一種“止痛藥”,只能緩解疼痛,對疾病本身的改善無益,而且長期服用會“上癮”。 這是因為大家對抗炎藥和止痛藥還是傻傻分不清。首先大家要知道的是: 非甾體抗炎藥沒有成癮性。 止疼藥有著不同程度的成癮性。 生活中,我們常常提及的止疼藥 / 鎮痛藥,是指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緩解各種疼痛的藥物,包括麻醉鎮痛藥和非麻醉鎮痛藥,前者的代表藥物是嗎啡。由于長期使用容易產生依賴性(通常所說的成癮),這類藥物屬于國家管制藥品,在臨床使用非常嚴格。 而我們所說的非甾體類抗炎藥絕不是單純止痛藥。當人體內有炎癥時可產生許多致炎因子,可導致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的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等。通俗地講,此類藥可阻斷致痛因子的產生,從而達到抗炎,解熱,鎮痛的作用。非甾體抗炎藥適用于各種急慢性關節炎、各種軟組織風濕病,也用于各種疾病所致的疼痛,運動型損傷及退熱,臨床調研結果,非甾藥還有延緩骨質增生的作用。 · E N D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