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子頭,酒糟鼻,黑眼圈……雖然只有是個三歲不到的小屁孩,但讓所有陳塘關居民聞風喪膽,一聽到“三二一”,只想快快躺平花式裝死,跑的跑,躲的躲,甚至鉆進地洞,扎進茅房 實在無法將這個黑眼圈小孩,和從小看到大的“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英雄小哪吒”聯系起來 然而,現在……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 我是誰只有自己說了算! 一開始的哪吒也只是一個普通的孩子。可由于“魔丸”惡名,身負抵御妖族責任的李靖夫婦,只好將哪吒長年困在家中,即便他只有短短三年的壽命。 一次,寂寞的哪吒成功“越獄”。然而,卻遭受了陳塘關百姓的聯合抵御:一面視他為瘟神,把愿意和他玩的小女孩趕緊抱走;一面又朝他丟石頭、罵他是妖怪: “他們把我當妖怪,我就當妖怪給他們瞧瞧!”在與外界隔絕的山河社稷圖中,一直渴望親情和友情的哪吒,終于喊出了自己的委屈和心聲 在觀影過后,也從中梳理出了一些家庭教育觀,建議爸媽們帶娃一起觀看,可以像片中的哪吒父母學習一下如何因材施教,又如何讓孩子們正確認識自己身上的“問題” 和電影里的哪吒一樣,很多小孩從小就被貼上了“壞孩子”標簽,沒人愿意聽聽他們心里到底怎么想,為什么要這么做,也沒人問問他們究竟需要什么。 其實他們需要的并不多,傾聽、陪伴,還有關愛,讓大家知道,他們并沒有那么壞。可惜,往往他們得不到那些傾聽。要父母理解他們或許沒那么難,但要想得到外人的耐心就很難。 哪吒不就是因為這樣才與村民為敵的嗎? 不管哪吒怎么被村民們懼怕,排擠,哪吒的父母始終相信自己的孩子。 村民都誤以為哪吒抓了小女孩的時候,但哪吒的父親相信他是救了落入妖怪之手的小女孩。 有時候孩子犯了錯,不要一味的去批判,不要以我們大人自己的眼界去揣測事情的發生。父母孩子之間的信任是相互的,如果自己最親近的父母都不相信自己,又如何讓孩子對父母做到坦誠相待呢? 哪吒躺在床上,沮喪地哼哼:“我是小妖怪,逍遙又自在,殺人不眨眼,吃人不放鹽”。這樣的哪吒和處于叛逆期的青少年多少有些相似之處。心口不一,想要被人認可,卻又會沮喪的放任自己。 這時候就需要父母的引導,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的指引。青春期可謂是一個轉折點,這個時期的孩子情緒波動起伏較大,父母的教導不可硬碰硬,這個時候更多的需要關愛與撫慰。 哪吒是個口是心非的小孩,明明希望母親多陪伴自己,卻 倔強的說自己不需要;滿嘴不在乎父母給自己的生辰宴,其實心里高興的要命。 生活中有很多口是心非,你是否也發現過自己孩子的口是心非呢,你也不必戳破,找個合適的臺階給他們下即可。 哪吒在所剩不多的時間里,父母為了他能更好的享受這剩下的時光,于是便騙他說:你是靈珠轉世,不是妖怪,不是魔童。 適當的善意的謊言有益于激發孩子的信心,調動孩子的情緒與積極性。并不是每個孩子都會越挫越勇,不必需要清楚的讓孩子認識到現實的殘酷,善意的謊言只不過是換了種方式激勵孩子前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