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我們先搞清楚一點,先有詩詞,還是先有格律? 在《詩經》時期,詩歌就已經是很成熟了,君王用詩歌教化諸侯,貴族用詩歌教化百姓,在文字還是少數人掌握的時代,詩歌就已經在天下到處流傳,靠的就是口口相傳。所以,詩歌的音韻優美是必然的。 格律體則出現在魏晉南北朝后期,大量文人開始追求音律的優美和辭藻的工巧,在唐朝基本定型。這是音韻學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產物。詩人們總結出一整套完整的平仄規律,以及韻腳,讓后學者通過學習格律知識輕而易舉地寫出抑揚頓挫,朗朗上口的詩歌。 格律平仄對于學格律詩的人來說其實是一套工具,運用好了能迅速進入古詩詞的門道,在規矩之中再怎么揮灑自如也不會太過離譜。如果能做到意境優美,“從心所欲不逾矩”,那恭喜你,已經是詩詞高手了。 詩以言志。在唐朝格律體產生之后,同樣有很多詩人并不按照格律體來寫詩。為什么我們現在一說到古詩就想起唐詩,格律詩呢?這個是由于從小的教育問題。其實大家如果對中國古詩進行一次大的梳理,就會發現不管在哪個朝代,不合格律的古體詩的創作數量要遠遠大于格律詩。同時代的李白和杜甫,李白就不愛格律詩,寫的古風汪洋恣肆,浪漫奇幻。而杜甫則是格律詩高手,基本上是憂國憂民,句詞工整。所以,流光溢彩者為“仙”,制規合律者為“圣”。不過這是建立在李白和杜甫的絕世才情之上的。 所以詩詞的格律平仄類似于你進入一個新領域的導航儀,掌握之后會告訴你怎么走不迷路,不被人笑話。當你摸透了這個領域的時候,自然就不用借助它了。 另外講一點。詩由于有古風和現代詩來背鍋,寫得不合格律也就罷了。但是如果要寫詞,不學習詞牌名和每個詞牌固有的平仄韻腳,那就不要說自己寫的是詞。詞牌格律體比詩要求更加嚴格,那么不愛守規矩的話,就寫點古風和現代詩就好了。 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