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洛薇 忽然想聊聊高跟鞋,提到高跟鞋,可能在我們的想法里所有的高跟鞋都大同小異。其實鞋子在我們生活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別是難駕馭的高跟鞋。一雙高跟鞋的面料、內里、中低、鞋跟等細節都決定著一雙高跟鞋好不好看,好不好穿。而尖頭鞋、方頭鞋、圓頭鞋,每一種款式帶來的風格是不盡相同的。粗跟、細跟、中跟,每一種鞋跟能否和腿部完美融合從而帶來美感,這些都不是單單一雙高跟鞋這么簡單。 對于高跟鞋,我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它能實現我瞬間長高的夢想;恨的是穿久了虐的腳都不叫腳了,其中的酸澀只有自己含著眼淚忍。 盡管這樣,依然抵擋不住全世界女人愛上高跟鞋的浪潮。我們沉醉在高跟鞋帶來的姿態挺拔、婀娜多姿、優美的體態里;我們迷失在這3到10cm左右高度的幻想里,以為踩在了世界的頂端,就能把全世界都囊括在自己的腳下。也許只有穿上了高跟鞋,女人的特質才能重新被賦活,女人的天性才能重新被演繹,女人們也才仿佛真正地回歸了自己。 “站在高跟鞋上,你可以看到全世界”,《欲望都市》里Carrie的這句話把高跟鞋捧到了女人們的眼前,讓女人們重新審視這個可以帶著自己看世界的“水晶鞋”。不管是細跟的、粗跟的、尖頭的、圓頭的、方頭的,高跟鞋在設計師們的手下妙筆生花地綻放著,也讓我們這些女人為之傾倒、為之癲狂。 可是高跟鞋雖然好看,但好穿倒未必。今天我就是來詳細聊聊好看又好穿的高跟鞋。對于我們普通小妞來說,我們應該怎么駕馭這件又愛又恨的極品呢? 第一:高跟鞋的歷史說到高跟鞋的發源,那中國可是它的鼻祖了,東漢時期劉熙著的《釋名.釋衣服》里面就有記載當時一種叫“晚下”的坡跟高跟鞋。現在最早出土的高跟鞋實物是北京定陵的尖足鳳頭高跟鞋,是明神宗孝莊端顯皇后穿過的,鞋底后部裝有5cm左右的長圓底跟,制作十分考究,另外還有供當時纏足女性穿著的高跟弓鞋。 而16世紀的西方,當時路易十四國王為了遮掩自己身材矮小的缺陷,發明了鞋跟有厚度的坡跟厚底鞋,才出現了高跟鞋的雛形。在16世紀到20世紀漫長歲月的演變中,帶跟的鞋子一直不溫不火,并沒有廣為流傳。 在高跟鞋發展的初期因為造鞋技術和工藝以及用料的局限,鞋跟只能做成漏斗狀,即跟部鞋底開始收窄,到底部再擴大,線條一直粗笨難看。一直到20世紀的50年代,隨著鋼釘技術的出現,出現了又尖又細的鞋跟,才讓高跟鞋重新散發出細跟的迷人魔力。 當年,瑪麗蓮.夢露因為穿上Salvatore Ferragamo設計的金屬細跟高跟鞋讓她一舉成名,才把高跟鞋重新又推進了世人的視線,并且風光至今,成為女人們驕傲稱霸世界的溫柔武器。 第二:高跟鞋的結構和選擇針對高跟鞋來說,款式變化也非常多,但是組成高跟鞋的基礎不變,一般都由鞋跟、大底、中底、鞋楦、防水臺、皮料、內里等細節元素所組成。我們就重要的部分來做解析看看舒服的高跟鞋具備哪些特點: 鞋跟:鞋子后方支撐后腳掌的跟部。女款的鞋子按鞋跟分可以分為:平跟鞋、低跟鞋、中跟鞋、高跟鞋、超高跟鞋、坡跟鞋、松糕底、異形跟等等不同的類別。 而不同的鞋跟在穿著時的舒適度也不同,一般來說, 低跟、中跟:高度大約在3到5cm左右是比較日常穿著的跟高; 高跟:5cm到8cm 左右;這個高度還是比較正常的。 超高跟:大于8cm 以上的高度。這個高度穿著就不會太舒服。 中底:俗稱鞋子的骨架,起著鞋子的定型與支撐的作用,中底中間有一塊鋼條支撐著整個鞋子。鞋跟高度越高的鞋子,要求中底及鋼條的硬度一定要好,要不然就會出現脫跟的問題。 中底對于高跟鞋來說,非常非常重要,是整個高跟鞋的核心,高跟鞋好不好穿都和中底的弧度角度有密切關系。 大底:大底是與地面接觸最多的部分,一般分為:真皮大底、皮漿底、橡膠底、牛筋底等等。在我們常見的鞋子中,橡膠底比較常見,高端真皮的鞋子都會使用真皮大底。真皮大底成本蠻高的,所以價格相對也高。但真皮大底是不耐磨的,長時間磨擦地面會容易受損。 內里:就是鞋底接觸皮膚的皮料。單鞋或靴子會有內里,有些涼鞋款不一定有內里。內里材質一般有:真皮內里、PU里、絨面里等。有些鞋子為了節約成本,在內里的選擇上會用便宜的PU面料或劣質面料,不懂行的人一時會分辨不出來。和真皮內里比較,價格也會相差幾十元到100多元不等。 中底皮:就是鞋墊或墊腳的部分。 皮料:皮料就是面積最大的的那個部分。皮料一般會有:真皮、牛皮、豬皮、羊皮、PU,布料,超纖等區分。不同皮料也決定了價格的不同,像牛皮也分頭層牛皮和二層牛皮之分。這些皮料價格的不同也會導致鞋子售價的不同。 防水臺:防水臺分為內防水臺和外防水臺兩種。防水臺的作用是增加高度和舒適度,穿著的時候相對比較舒適。 上圖可以明顯看出內水臺和外水臺的區別。外置防水臺比較明顯,一眼就可以看到;而內置防水臺被包在鞋里面看不到,像上圖左邊屬于內外水臺都有的情況,在一些超高的高跟鞋里比較常見。 防水臺的發明給了穿高跟鞋更多的自由和舒適,但帶來的可能就是風格上的變化,會顯得笨重,我們在選擇高跟鞋的時候要根據具體情況選對適合自己的款式。 上面就是高跟鞋的不同組成部分,詳細了解這些內容,有助于我們能選到心儀的高跟鞋,跟高或跟低要根據場合來選擇就行。 第三:高跟鞋的正確穿著方法高跟鞋穿著的時候,需要整個的體態和姿勢都要相應跟上。因為當鞋跟的高度在6或8cm左右時,在走路時,身體的重心會自然上移。會加重脖子和脊椎的負擔,如果再加上穿著高跟鞋長期走路,就會導致脊背的彎曲變形。 纖細的高跟鞋自然可以增加不少的女人味,但常穿高跟鞋的女人會缺失平衡感,會讓體態在不知不覺間發生改變。如果掌握了正確的技巧和姿勢,則能在穿著高跟鞋的同時又美美噠。那讓我們看看正確穿著高跟鞋的姿勢有哪些? 1.挺直上身; 穿上高跟鞋,上半身挺直.注意姿勢,不要往前傾或后仰,吸氣收緊小腹,把氣停留在胸腔的位置; 2.大腿帶動小腿; 以大腿的力量,將大腿輕輕抬起帶動小腿向前跨出步伐。我們大部分在平常走路的時候都是用小腿的力量在走,因此會有拖步走路的不良走姿。如果大腿抬起來,就可以讓身體的重心向上,而不是讓重心放在小腿以下。這樣在走路的時候不會沉重,會顯得輕盈優美; 3.腳掌中央帶動腳后跟著地; 走路時,用腳掌中心帶動腳后跟著地,穿著高跟鞋的時候,用腳掌發力把重心放在腳后跟然后著地,再腳尖著地。如果是腳尖先著地的話,會把重心前移,看起來走路不穩當,尤其是在穿著高跟鞋的情況下。 4.雙手雙腳要自然; 雙腳交互跨出時,不一定像超模那樣成為直線走路,只要是雙腳自然往前走就行了。雙手放松,自然擺動,看起來就會很得體大方。 5.保持重心居中; 在走路時,要注意上半身的重心是不是維持在雙腿中間,不要前傾或后仰。一般在穿著高跟鞋走路很痛苦的情況下,會發生上半身前傾的情況。這種走路姿勢自然不好看,時間長了,鞋跟磨的傾斜度也不一樣。 6.控制走姿: 穿高跟鞋走路時,兩個腳遞出跨出的時候,幅度不要太大,要小步快走,讓腳尖指向前方,兩腿自然靠近。 在我們的概念中,穿高跟鞋是沒有姿勢訓練的,就是按我們平常走路的樣子去穿高跟鞋,時間長了,就會被高跟鞋傷的苦不堪言,導致腳變形,不想再碰它。我也是這樣,以前穿高跟鞋太多了,又不注意走路姿勢,導致一只腳的大腳趾有外翻的跡象,很是影響鞋子的選擇。最主要的是打擊了我穿高跟鞋的信心,現在是能不穿就不穿,避之不及。 高跟鞋是女人的專寵,它是我們趾高氣揚的武器,在我們的一生中,至少有高跟鞋支撐的人生才會圓滿開掛。但是要學會正確地選、正確地穿,才可以讓高跟鞋為我們精彩的人生錦上添花。 我是洛薇,把形象管理作為自己一生都要做的功課,用美的形象、美的心情來迎接生命中每一天的綻放。如果您有困惑,可以私信哦,歡迎留言討論哦,在變美的道路上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強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