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孟孝琚碑 置放于昭通市內原地區實驗中學,后實驗中學搬移望海公園后改為實驗小學,后實驗小學搬離現昭通大道與金鷹大道交叉口新校區后,現為新開發樓盤文淵小區內。碑于清光緒27年(1901)在昭通白泥井出土,當年移置昭通城內文廟。碑高1.33米、寬0.96米、厚約0.24米。碑文隸書,直式,由左向右,共15行,其中第5行只有3字,第13行無字,第14行16字,第15行10字,其余每行21字。合計殘存260字。碑文兩側有龍紋和虎紋,下有龜蛇紋。 由于上段缺失,僅有“丙申”“十月癸卯”“十ー月乙卯”等字,立碑年代,因缺年號,說法不一。多數學者傾向于東漢永壽二年或三年(156、157)立,是云南省現存唯一一塊漢代碑刻。 碑文記述漢代武陽令之子孟廣宗(字孝琚)的生平事跡。孟氏為著名“南中大姓”之一。碑文辭典雅,形體、畫像、書法都是東漢時期盛行的風格。1965年云南省人民委員會公布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文為: (惟永壽二年,歲在)丙申,月建臨卯,嚴道君曾孫武陽令之少息孟廣宗卒。 (鳴呼哀哉!苗秀不)遂。廣四歲失母,十二隨官,受韓詩,兼通孝經二卷,博覽 (群書,比德于玉),乃改名為琁,字孝琚,閔其敦仁,為問蜀郡何彥珍女,未娶 (而先殞。以其三年)十月癸卯于塋西起攢,十ー月乙卯平下。懷抱之思,心 (中慘側,刊石敘哀)其辭曰: (天地有憾,陰陽郁)結。四時不和,害氣蕃溢。嗟命何辜,獨遭斯疾。中夜奄喪, (不幸短折,憔悴煢)煢,忽然遠游。將即幽都,歸于電丘。涼風滲淋,寒水北流。 (永歸蒿里,重晤無)期。痛哉仁人,積德若滋。孔子大圣,抱道不施,尚困于世, (況馀人哉?德行顏)淵,亦遇此災。守善不振,自古有之。非獨孝琚,遭逢百罹。 (景命不永,屋棟傾)覆。恨不伸志,翻揚隆洽。身滅名存,美稱修殤。勉崇素意, (譬諸孔顏。德配穹)皓,流惠后昆。四時祭祀,煙火連延。萬歲不絕,勛于后人。 (亂曰:遐邇咨嗟鳳)失雛,顏路哭回孔尼魚。澹臺忿怒投流河,世所不閔如 (之何) (時)武陽主簿李橋字文平。書佐黃羊字仲興。 (主)記李昺字輔謀。鈐下任騾。 (注:每行文字開頭加括號的文字,系謝允鑒補缺。謝氏說明:“他日,上缺原碑,如能出土或發現,則補文即結束其用意耳。”) 孟孝琚碑譯文(意譯): 永壽二年,時當農歷丙申的二月,嚴道君的曾孫,武陽令的小兒子孟廣宗病逝了。不幸啊,才質如此秀美的人就這樣過早地告別了人世。 廣宗,四年失去慈母,十二歲隨父到武陽縣令的任上讀書,學習韓詩并通曉孝經二卷。他博覽群書,希望自己的品德像玉石一樣堅貞美好,于是改名為瓊,字孝琚。父親喜歡他的敦厚仁慈,替他婚聘了蜀郡何彥珍的女兒,可惜還未結婚他就病逝了。(第二年)永壽三年十月癸卯的那一天,把他的棺木從祖墳西面暫時停放的地方取出來,在十一月乙卯的那一天安葬并立了碑。 對他無限的情愛,使我們心中充滿悲痛,于是在這塊碑石上刻辭以敘說哀傷。 (辭曰):天地有憾,陰陽阻滯,四時不合,疫氣橫行。唉,年紀輕輕的生命究竟有何罪過,唯獨你偏偏遭遇這可恨的病魔。在半夜里忽然被死神奪去了生命,青春的花朵不幸中途萎折。這樣的憔悴,這樣孤苦,一下你就要到另一個世界遠游,走入陰間,走入墳墓。凄厲的北風哀哀呼嘯,冰涼的河水也嗚咽著北流,你是永遠永遠地走了,今生今世是再也見不到你了。 悲痛啊,廣宗,你這積累了如此多德行的正派人!(不過,想開一點,又何須悲痛),連孔子這樣的大圣人,活著時理想也無法實現,還要遭受人世的種種困厄,更何況其余的人。他最喜歡的弟子顏淵,德行也是頂呱呱的,可是也英年早逝。好心無好報,這是自古就有的事,(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多得很),也不單是孝琚你,才遇到這樣的不幸。 美好的生命是如此飄忽短暫,就像房屋的棟梁一下就倒塌下來;可恨的是你的理想還未得到實現,順利的成長就被無情的病魔一下掀翻。然而,你的形體消失了,你的令名卻永存,因為你的德行是如此美好。如果要勉強推崇一下你平素的心愿,那簡直可以比于孔子、顏淵。你的德行和天空一樣永恒偉大,將世世代代沾澤子孫。人們會四時祭祀你,孟氏的后嗣綿綿不絕;千秋萬代直到永遠,你的勛德將永庇后人。 (尾聲):遠遠近近同聲悲嘆鳳凰失去了雛鳳,就像顏路失去顏回,孔子失去孔鯉,就像澹臺子羽在滾滾波濤中失去了他心愛的千金之璧,世道不愛惜這些美好的事物,人又能如其奈何! (陳孝寧譯)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