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安排了自汕頭至揭陽的行程,為幾位熟人鑒定位置和尋龍點穴。工作之余,順便考察了馬先生的一處祖地。 01,衛星圖看來龍大勢
圖1,先看衛星圖,來龍多有蒹葭間芍藥之格,在行龍還剩余兩公里余就要盡頭的時候,起星而突然翻身,腰落而結,橫收隨龍兩大溪水。
02,衛星圖看近勢
圖2,行龍腰間落脈,翻身橫收兩大溪水,下砂重重回轉。
03,衛星圖看近局
圖3,以來龍送砂為白虎,以去龍迎砂作青龍,左右回護而成局。
04,衛星看穴星
圖4,青龍余砂回抱過堂作案山,逆收右方大溪之水。 05,衛星圖看明堂
圖5,內堂周圓,外堂兩大溪水相匯,下砂重重逆關。
06,衛星圖看內外明堂
圖6,朝山有三重,背后約二十公里是大海。
07,衛星圖看遠局
圖7,內外堂收兩條大溪,加上水庫筑水又有加分的作用,大海離之已遠只是點綴。 08,于左前方側看穴星
圖8,側看穴星,黑圈處即是馬氏祖地。
09,于左前方拉鏡頭側看穴星
圖9,圈中有五墳,此山大部分是馬姓之墳。
10,于案山腳下看穴星
圖10,在田邊正面看穴星,有似羅漢曬肚,圈中墳約在臍部,左邊一條界水圍繞內堂而過。
11,于案山腳下拉鏡頭看穴星
圖11,山上墳墓累累,圈中墳卻得中正,亦是左右開腮最寬之處。 12,于案山上看穴星
圖12,在案山頂登高一看,真是成星又成局,果是美地。
13,于案山上看穴星廣角圖
圖13,觀賞全景圖,穴星與左右的龍虎砂連起一看,又似展翅雄鷹,扶搖而起。
14,于案山上看穴星全景圖
圖14,似坐羅漢,又似展翅鷹,出形成局,最合大眾口味,所以滿山葬得花花。 15,于內堂看穴星
圖15,再走入內堂間仰看穴星,局聚而堂正。
16,于內堂看穴星全景圖
圖16,左右砂皆回護穴星,儼然一方大佬。
17,于左方側看穴場
圖17,走近墳墓側看,五墳做一排,白虎砂起一小巒頭為夾耳,只是近年有人做墳挖了點土。
18,于左方側看穴場全景圖
圖18,墳后微圓微隆,有一天然小石在正后方。 19,正面近看墳墓
圖19,墳后雖然有人工加土修飾過,但只是很小的修飾,基本是天然微隆的土,天然小石頭沒有松土蓋的痕跡,是實土。
20,于墳前看明堂
圖20,青龍余砂回抱作案,案山本身就是一個谷倉,逆收右方流來的大溪水。其實內堂先是左水倒右,由左邊界水流出,圍繞內堂一圈,再與右邊大溪水交匯。墳墓立向并不是朝向案山頂,而是對著左界水與大溪水即將交匯有小彎之處。
21,于墳前看明堂全景圖
圖21,看此圖立向黑線,墳墓是向小界水與大溪水即將交叉處,有小小內彎之處 22,于墳前看水口
圖22,拉鏡頭看,可見橋后龍虎砂交牙處的水口間有一塊大石。
23,拉鏡頭看水口巨石
圖23,再擴大鏡頭看,此方大石鎮在水間,不知經受多少次山洪大水也沒沖走,可知其是生根石,否則無根石肯定被大水沖掉了。 24,于墳前看左方
圖24,于墳前看左方,近身起肩(人工有加高),青龍砂亦略起巒頭作夾耳。
25,于墳前看右方
圖25,于墳前看右方,近身肩因為右邊葬有墳就不見了,只是人工補了一點。
26,于墳后俯看穴場
圖26,于墳后俯看穴場,墳前原有余唇,被下方做墳墓挖去了,穴星腳下余氣有似牛鼻伸出。
27,于墳后看明堂
圖27,于墳后看明堂,高一點角度可清楚見小界水與大溪水交匯處。 28,于墳后看明堂全景圖
圖28,墳墓立壬山丙向,大小水交匯處是丙,龍虎交牙出水處是午。
29,于墳后看明堂廣角圖

30,于墳后看左邊

31,于墳后看右邊
 32,于墳后看明堂示意圖
圖32,左邊有二小水,一條小澗水長約三百余米,一條小田水只約有七十余米,在穴上看俱在巳方(地盤)入局。
33,穴星后束咽
圖33,看完穴場,時間還充足,于是我們繼續往山上走,到了穴星背后,看到短而細的束咽。
34,于父母山上看明堂廣角圖
圖34,在快到父母山頂的時候回看明堂,只見青龍(下砂)數重回抱有力。
35,于父母山上看下砂示意圖
圖35,不到山頂,你是無法欣賞到此地的一大有力亮點,就是下砂重重逆關,自案山為第一關,至外邊共有四關,象這樣幾重下砂專門逆關的地不多見,正是:下砂收盡源頭水,兒孫買盡世間田。 36,于父母山上看下砂
圖36,并且下砂的山是一重比一重高,也是書上說的:地戶緊閉。
37,于父母山上看青龍砂
圖37,青龍砂(也是下砂)一重比一重高,雖在山頂都看不到水流出去。 38,于父母山上看右方
圖38,右方有兩條隨龍大溪水流來,交匯于案山后。
39,于父母山上右砂
圖39,本龍枝腳為本身白虎砂,外有一枝纏護砂護龍而出,遠方的沖天木是另一枝龍,亦有不少結作。
40,拉鏡頭看沖天木
圖40,纏護砂身上亦起星峰,皆是倉庫類。
|